第136章 到北平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且北平一带,算不上特别富裕,但也绝对不是什么贫困之地,稍微有点条件的,大概都看不上这么点入学的补助,宁愿多花钱把孩子送到更好更专业的科举学院。

  所以,何秋也不担心自己的助学金会花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再不济,就算有人真的为了蹭课,想要免费读上一年书,何秋又有何惧呢?

  不管怎么说,这课都是被大明的子民学到了,让这些孩子读上一年书,也不至于是个文盲,被乡间的税吏欺压。

  徐氏极其佩服眼前的何秋,她自从做香水生意,手里有了钱以后,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听着何秋要开书院,打算惠及原来的真正贫苦的子弟们的读书事业,徐氏觉得自己找到了挣钱的动力。

  若真像何秋说的那样,以后的学院一年帮一百多个孩子读书脱盲,十年就是一千个孩子,甚至孩子相互影响,会更多。

  而一个孩子又能带动一个家庭的变化,那可就真的是千家万户都要念她徐氏的好了。

  徐氏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承诺等到何秋的学院开始招收学生过后,会设立专门的奖学金,而当何秋的学院落成的时候,她也想去捧个场。

  何秋也是一口答应了。

  然后何秋就开始物色一般的儒学老师了,他不是很懂儒学,那就只好从外面请。

  借着良乡候的名头,和朱棣燕王的威势,这几天何秋连着拜访了十几位夫子,一个一个的谈条件,快没把何秋给累死。

  何秋现在躺在王府庭院的躺椅上,仰着头欣赏着后世看不到的星河。

  朱棣在一旁,拿着他写的夫子们的名单,啧啧称奇,何秋算是把北京周边有名的童子试老师都给挖走了。

  朱棣想到这,就想到自家的几个孩子,何秋虽然收了朱高炽做土地,但是教朱高炽的时候,可没有教陈四维的时候认真。

  再看看何秋对这个还没建好的学院所投入的期待,朱棣决定了,要把自己的孩子都放到书院去,匿名就行了。

  一来,能让自己的孩子和一般百姓的孩子一起玩,多了解些民间疾苦。

  二来就是希望,何秋的这身本领能被他儿子学全乎了。

  这些天里,何秋除了跑着挖老师,还抽中了一件好东西,也是现在能用得上的,一台蜡纸印刷机,和蜡纸印刷的各种技术描写。

  这种蜡纸印刷机,何秋在后世上中学的时候见的就已经很少了,毕竟不够方便,每次想印刷卷子,都还要老师用刻刀在蜡纸上阴刻,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一个不小心,错一个字,那就要把错字部分烤了重新刻,虽然比起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已经进不来很多,但相比于后世的电脑打印机,效率已经相差太多了。

  何秋就用这个蜡纸印刷机,把他编写的教材,和陈四维的部分笔记编纂起来,当成新书院的部分教材。

  可省了他一多半的功夫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