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捷报(下)第2/2段
朱元璋沉吟片刻,问道:“你都打算派谁去?”
朱标考虑了下说道:“这事也不能给我四弟造成什么障碍,不如就派一些小官,还有我的那群师兄弟们,比如方孝孺这些人,他们资历不高,应该不会对大事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可以。
“那就这么办吧!你记得嘱咐他们,去了主要是去看,要真的有什么方略,记得先给我,让我考虑后再做定夺。”
虽然朱元璋对朱标的这群师兄弟不怎么能看得上眼,但人才总是要历练出来的,更何况他也不好反驳太子。
现在太子的做法朱元璋也能明白,不外乎就是把那群一直在他耳边唠叨的人,都打发出去做事,耳根子落一个清闲。
其实方孝孺这个人,朱元璋还是很有印象的,毕竟是宋濂的徒弟,一向颇具孝名。而且之前被人诬陷,关进大牢,还是太子帮着求了情,才被他放出来的。
就朱元璋的观感来说,这个方孝孺人品确实不错,做事的能力反正没看出来,在地方还能被人诬陷坐牢,处事手段恐怕也不算圆滑。
不过到底是太子的师弟,该给的机会,朱元璋一定是会给全的。
而且说到底,有燕王在那,安顿北元的降部,就算不上什么难事。
索性丢过去看看呗,是人才总是会显露出来的。
朱标得到父亲的许可,心中大为高兴,回到东宫后,立刻把方孝孺请来,将事情说了出来,对他也是一顿猛夸,只剩说以后的大事就交给他了。
方孝孺欣然答应了下来,满是自信的说:“安顿降民小事尔,此去一定会帮殿下看好燕王和永昌侯的。”
朱标一听就觉得事情不对劲了,我让你去不是为了看住燕王和蓝玉的呀!
眼看方孝孺对朱棣两人的成见这么深,朱标也很是头疼,有些后悔在朱元璋面前提到让方孝孺去北平了。
偏偏现在又不好反悔,而且已经和朱元璋提了方孝孺的名字,现在也跟方孝孺说了,要是临时把方孝孺拉回来,不让他去,那就是左右难堪。
朱标把方孝孺打发出去,思来想去又把黄子澄喊来了,黄子澄虽然也认为要削藩,但好歹为人没有方孝孺那么固执,对待军中将领也没有那么瞧不起。
朱标打算把黄子澄也一并派去北平,好尽量调和下方孝孺的臭脾气,免得和北平现在的将领们发生冲突。
黄子澄听完朱标的打算,就说道。
“殿下有心想避免方孝孺和他们发生冲突,那单单一个我是不够的的,方孝孺在士林素有清名,我恐怕拦不住他。”
“我建议让曹国公或者魏国公跟着一起,他们也是将门出身,和永昌侯搭得上话,又和燕王有些亲戚关系,想来是比较合适的。”
朱标考虑再三,决定还是派曹国公过去,毕竟这个是真正的天家亲戚,相对要可靠些。
魏国公也就是徐达一脉,向来低调,不一定愿意掺和到这事里。
而且曹国公李景隆好读兵书,常有大论的名头,他朱标也是听过的,能力也不算差,连着几次练兵,都被评为上等。
虽然他觉得李景隆只是学到了李文忠的皮毛,但李文忠到底是天下名将,李景隆就是学到点皮毛,也不错了。
这完全不妨碍他让李景隆出面做一些小事。
于是朱标就定下让李景隆、黄子澄、方孝孺三人为首,领着东宫一批属臣,前往北平,帮着处理三十万降民的安顿之事。
大军还在回转中的朱棣,还不知道太子给他打发来了这么一群人,他正在让张玉主持分配财物。
大致上就是将领们分五成,士卒们再拿五成,他自己就不要了。
要放以往,按照军中的潜规则,他朱棣作为主帅,理应独自拿下两成到三成,普通的士卒们能有两成就不错了。
可这不是朱棣有了何秋这么一个女婿,现在完全不缺钱,对于这次出征斩获的财物,朱棣就没放在心上了。
这让朱棣手下的士卒们高兴坏了,就连将领们也都很开心,毕竟按照以往的规矩,将领们也都拿不了这么多。
这让他们对朱棣更加亲善了,朱棣不单单领着他们立了功,抢到的财物也大都交给了他们,仗义啊!
等到班师回朝后,还有朝廷的赏赐,这一次出征是挣了个盆满钵满。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