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处理方案第2/3段
至于封官许愿,大加赏赐,对于现在穷的叮当响的大明来说,也是不能去做的事,一年岁收不过千万,给蒙古砸百万,脑子抽了?
倒是推行黄教的手段,很值得大明学习。
在蒙古草原上建造大量的喇嘛庙,鼓励蒙古人信教,信了教,那就要信有来世,这辈子过得不好,等下辈子,极大地削减了蒙古人的反抗精神。
再者,这些喇嘛庙都是固定的,如果信了教,蒙古的部落也就很难迁移的太远,一般就在喇嘛庙附近活动了,这样极大的有利于中央王朝管控蒙古部族。
最狠的还是减丁,只要信了黄教,不管一家有多少个兄弟,只能留一个在家里结婚生子,其他人统统进喇嘛庙,念经当和尚!
在家干活,可以结婚生子的那个,每天累得要死;去庙里当和尚的,从小在庙里长大,宗教氛围浓厚,这两种人都很难升起反叛的念头,草原自然就稳固了下来。
若是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措施,最好的就是“大杂居,小聚居”,可是要做到这点,需要基层有极大的动员能力,也能妥善处理好百姓迁移过程中的衣食住行问题。
就何秋来看,现在的大明应该是很难做到了,而且对于外族人成批次的进入中国腹地,恐怕朝堂诸公心里也会有不少疑虑。
再狠一点,学习欧美“先进经验”,那就是把这些蒙古人变成奴隶,底层和上层分开对待。
本来大明国内也有很多工程要做,若是能拿到一批免费劳动力,那就是一件大好事了,至少,何秋想要推广的水泥路,就不缺人干了。
思来想去,何秋也只很难想到一个非常妥帖的处理方案。
若是按照何秋的真实想法,那就只有一条路,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或者说发展生产力。
当机枪发明出来后,大明的百姓就会发现,原来草原的游牧民族是这么能歌善舞。
正当何秋还在思索的时候,朱棣有些疑惑地推了推他的身子,喊道。
“何秋?何秋?!”
“嗯。”
何秋总算是回过神来了,他看了看朱棣,就把自己心中的这三个方案一起说了出来。
主要就是建庙,让蒙古人信教,隔绝高层和底层,还有把这些蒙古人内迁,让他们当奴隶一样,为大明做工。
优缺点也一一点评了下,看朱棣怎么选了。
朱棣皱着眉头,听完何秋的这几个方案。
忽然哑然失笑,对何秋说:“原来你也有不成熟的时候啊。”
何秋有些纳闷,反问道:“怎么不成熟了?”
朱棣点了点他,说道。
“你前面那些想法都挺好的,但让蒙古人帮我们修水利,开矿等等,这条就明显不现实!”
何秋奇怪了,他心说朱棣看着也不像有什么道德洁癖的人,难不成是觉得这个方案不够仁义?
没等他问出来,朱棣就笑着和他说。
“你这个方案放朝堂上,是一定会被否掉的,朝堂上的‘君子’们会嫌弃这个方案不能彰显儒家的仁德。”
“真正做事的,从过军的也会反对,你也不想想,有几十万异族人,在我大明国内,一起拿着工具挖渠开矿,一旦发生动乱会是多么可怕的事!”
“若是想妥帖的管理,大明的百姓就会发现,原来草原的游牧民族是这么能歌善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