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战略情报(四)第2/2段
2006年的9月中下旬,国家发g委和农y部等几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秋粮收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与往年通知不同的是,国家大幅提高了最低保护价,这一信息,让一些有心人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没过几天,国内粮食市场再度有了异动,众多消息来源同时指出,今年秋粮将大幅减产,国内粮食将出现很大的缺口。同时,国际粮食市场也开始传言,全球粮食市场将出现至少上亿人的粮食缺口,全球性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即将全面上演,消息一出,几大国际粮食期货市场的行情开始不同寻常的走高,尤其是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的价格连番暴涨,每天都在刷新更高的成交价格,最高时小麦和玉米的价格甚至达到了往年价格的三倍还多,一些不明来历的公司开始在期货市场疯狂扫货,国内的有心人注意到,种种迹象都与2004年如出一辙。
那些亲身经历了2004年大豆贸易战的粮商已经闻出了硝烟的味道,他们意识到,国际巨头再次来华割韭菜了,国内粮商将再次成为粘板上的鱼肉。
但就在市场普遍认为四大粮食公司又将对国内市场进行一番洗劫之时,国家农y部宣布,为应对恐慌情绪,国家将以平价向市场投放国家储备粮,频率为每月一次。
得到消息的四大公司不慌不忙,他们不仅自身实力雄厚,背后更有华尔街的金融资本的支持,他们有恃无恐的将我国第一次抛售的储备粮全部吃进,随后部分高管高调扬言,中国抛多少储备粮,他们就吃进多少,直到将中国的储备粮全部买空。
就在四大公司将第一批储备粮全部买进的第二天,农业部突然宣布,储备粮的投放频率改为每周一次,且单次投放量加倍,虽然察觉有异,但四大公司仍然连续吃进了两批国家储备粮。
但就在第三批国家储备粮投放市场的第二天,农y部再次宣布,储备粮投放的频率改为每天一次,并再次将单次投放量加倍。
至此,所有人都看清了形势,这场争夺粮食的商战,俨然是国际粮食巨头和金融资本联合起来对主权国家宣战,最终演变成了四大公司与中国zf争夺国家粮食主导权的战争,更为重要的是,呼风唤雨的四大粮食巨头和华尔街大鳄,不仅拥有强大的资本,而且在上一次的大豆战争中,已经先声夺人胜过一局,所有这一切,都让这一次的战争蒙上了一层迷雾。
中国zf被迫抛储,打起了粮食的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1月底,2个月内,四大公司一连将农业部抛售的数十批储备粮全部吃进,展现的雄厚资本和财力让人瞠目,国际市场普遍认定,这一战四大公司胜局已定,国际大鳄再下一城。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