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保大不保小第1/3段
张周听出朱祐樘对此事的态度。
管你什么唐寅呢,你一个人的利益,能跟朝堂稳定的大局相提并论吗?牺牲你一个,成全所有人,就算你到手的进士功名也能给你剥夺。
“陛下,臣的意见仍旧是秉承公义,有就是有,若查无实证应当还其公道。”
张周早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帮唐寅,此时看到皇帝都想把唐寅的功名给抹去,也是在情理中的提醒。
朱祐樘一时沉默,没有正面回答张周。
戴义则道:“张先生,唐寅的功名无足轻重,若他真有才华,以后再考便了,何以要他在风口浪尖上,把他往进士的功名上推?”
“不对。”朱祐樘道,“秉宽的情况,其实跟唐寅雷同,朕帮了秉宽,也理当在唐寅的事情上一视同仁。”
戴义一怔。
皇帝这么快就改变主意,就因为张周帮唐寅说话?
朱祐樘又望着张周道:“秉宽,保唐寅可以,但朕想的是,士子的议论可以就此平息吗?会不会愈演愈烈?”
张周道:“陛下,士子所要的是发泄情绪,朝廷查了,给了他们交代,这已是陛下和朝廷的恩典,若还有人要继续胡搅蛮缠,那就让其提供证据,而非一味迁就。再者陛下不还有程敏政尚未细致问话?总该让他跟外间说個清楚。”
“怎么说?”朱祐樘皱眉。
连戴义等人也不理解。
靠程敏政跟世人说说,就能把事说清楚?继续讲“查无实证你们不能冤枉我”那套?
“陛下,其实这就是要看程敏政自己的觉悟,看他是否愿意牺牲他一时的官场前途,来平息议论。只要他退一步,有心针对他的人也必定不会再多加刁难。”张周道。
朱祐樘似懂非懂点点头道:“那就是让他暂且致仕。”
道理很明显。
你程敏政之所以被这么多人攻击鬻题,还来两次,原因就在于你跟刘健、李东阳他们不是一伙的,再加上皇帝有意栽培你当内阁第四人,以及有很多人觊觎你翰林学士的职位,才会不断对你炮轰。
你只要退了,外面的人见目的达到,自然就不议了。
文臣并不是没有要对你赶尽杀绝的念头,但关键是没人有你鬻题的证据,在没证据的情况下,取得让你致仕的结果,就足以息事宁人。
刘健和李东阳这些人又是要脸之人,只要你愿意把位置让出来,他们或许还会帮你一把。
朱祐樘想了想,叹道:“就怕让他致仕,事也没那么容易平息,不过既然秉宽你都说了,朕总是要试试的。因为就算查,也查不出个结果,议论也仍旧不休。”
皇帝的话,其实也代表了其内心的矛盾。
他是想把唐寅和徐经一并牺牲,但又觉得这么做未必有意义,难得现在有个能看透全局,还不用避讳文人身份给他建议的幕僚,告诉他应该保唐寅而牺牲程敏政的仕途,等于是在他犹豫不决时帮他做了决定。
两种选择都不咋地,就不如先听张周的。
朱祐樘从内心倾向上来说,对张周可说是非常依赖,因为之前几次听张周的都得了大实惠,没道理这次非要一意孤行跟张周唱反调。
……
……
朱祐樘在张周的建议下,决定保留唐寅贡士的身份。
眼看将要到黄昏,朱祐樘还想留张周在宫里吃饭,旁边的萧敬问询道:“那陛下,是就此让内帘填榜,还是说事要到廷上,再做商议?”
朱祐樘道:“事不就这样了?还要做何商议?明日一早去告知,做填榜,后天正常发榜就是。”
在这种事上,皇帝也就懒得去问那些文官了。
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皇帝最烦的就是跟文官扯皮,这已不是朱祐樘刚登基时,什么事都仰仗文臣的时候,最近他身体也好转,明显在决策层面做了收紧,逐渐开始彰显皇权。
“陛下,那臣也该告退了。”张周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