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按迹循踪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清秋从容道:“证据就在常兄眼前,常兄大可教人查验。至于这茶渣,乃是家人带出,并非在下亲自取来。常兄若是不信,家人此刻就在屋外等候,常兄可请她进来问话。”

  常秀才即让一个家人去请相识的大夫来家,又教请徐相公的家人进去说话。

  孟九二人进来道了万福。常秀才皱眉道:“便是二位娘子从杨枝庵里带出了茶渣?”

  宋琼枝答应道:“正是。”常秀才怀疑道:“二位娘子今日何故到杨枝庵去?又如何知道茶渣里有蒙汗药?”

  孟九抬眼道:“实不相瞒,我姐妹二人此番到杨枝庵并非偶然,乃是日前听说令正之事,觉得疑点颇多,不敢偏信,是以今日亲身前往求证。”

  潘娘子出事后悲愤欲绝一心求死,再不愿回忆当时情景,所以诸多细节不为人知,倘若那时肯向家人吐露一言半语,或许案犯早已伏法。常秀才怜爱妻子,事发后虽然痛心疾首,却是咬紧牙关不曾提及一句,唯恐对妻子造成第二次伤害,因此更不晓得其中内情。

  当下常秀才听孟九提出质疑,只觉惊心动魄,忙追问有何疑点。

  孟九道:“杭州府是富庶之地,城中大户几多,那盗贼为何不拣富裕人家下手,倒去偷尼庵里一点香火钱?此是其一令正在杨枝庵内被盗贼侮辱,倘若意识清醒必定呼救,然半点动静都无,可见其时不省人事。致人昏迷,或是外力打击,或是借用迷药。我昨日见过令正,她头颅后颈都没有伤痕,可见不是被打晕的,那就只可能是中了迷药。此是其二迷药又有两种,或是迷烟,或是蒙汗药。我姑且做第二种猜测,若令正果然服用了蒙汗药,那药必定是下在先前的饮食里。从这一点推测,杨枝庵的姑子便显得可疑了。此是其三。”

  常秀才瞠目结舌。孟九又道:“综合三点,杨枝庵的尼姑难逃嫌疑。为了证实我的推断,我设计进入杨枝庵后院寻找线索,果然有意外收获。杨枝庵内只大小两个尼姑,年长的俗家姓王,年幼的叫做妙贞儿。那王尼姑穿着簇新的缁衣僧鞋,手指甲修得整整齐齐,一双手干干净净,可见其十分注重自己仪容。她耳垂上穿有耳洞,听闻她出家数十年,按理从前穿的耳洞早该满了,但不仅没有满上,反倒向下拉,这是因为戴耳坠的缘故。整个尼庵也只她房里有一面镜子、房前有一盆金桂。佛门中人,本该心外无物清心寡欲,但看她种种行为,分明贪恋红尘。那小尼妙贞儿告诉我令正出事时是在左起第二间房歇卧,但金桂花盆里的茶叶渣分明告诉我这里才是待客的房间也就是真正的事发所在。出于谨慎,我也到左起第二间房里看过,那间房显然很久没有人居住了,桌椅床铺上都落了灰。可见妙贞儿对我说了谎话,令正的事,她必定知道内情。”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