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癸巳科殿试开考第2/3段
毕竟到了这一步,大家都是板上钉钉的朝廷命官了,朝廷总要给几分体面的。
再说,这些贡士自己也都明白,这一场殿试下来,再差也是一个三家同进士出身,实在没有必要去冒险作弊。
这万一被查出来,不但进士没得做了,就连名声怕是也丢了,毕竟这是在禁宫之内!万一在官家那里留下坏印象,不但今科完了,怕是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考中了。因此这殿试作弊,自然是一件弊大于利,得不偿失的事情,但凡有些脑子的人,绝对不回去做的。
因此这东华门前对这些贡士的搜查只是大略的走个形式,将考生的身上和所携带的考箱大体的搜查一遍,便算完事儿了。
………………
卯时一到,随着禁宫中的钟楼上传来悠扬的钟声,东华门开。
一众考生们便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按照单双号分成左右两列,缓缓步入禁宫。沿着甬道,进入崇政殿。
这崇政殿便是今科殿试的考场了。
这殿试开考之前,和省试一样,也有隆重的开考的仪式!而且比省试的仪式,规格高很多。
只见九响净鞭响过后,文武百官身着隆重的公服,如常朝侍立崇政殿内外,官家身穿衮服升殿,鞭炮齐鸣,教坊奏乐。
而后由今科殿试的执事官端举黄卷密封考题入殿,由内侍官将策题置于殿中黄案上,贡士们朝官家行参拜大礼。
钟浩也随着众人行参拜大礼,好在此时的大宋有个好处,没有那些后世明清的那么多动辄跪拜的礼节,即便这种时刻,众官员和新科贡士只需要作深揖便行了。
这点倒是对钟浩这种来自后世,很不喜欢动辄跪拜的人,很是感觉良好。
钟浩本来想抬头看看这位在史书上以“仁政”留下浓重的一笔的官家,但是他见身前的贡生都是低头躬身肃立,没人敢抬头对官家行注目礼,也就没敢抬头。
别人都低着头,自己抬头的话,太容易被人发现,倒是别再引起不好的误会。
众贡士行完参拜大礼,官家让众人平身,然后温言勉励贡士几句,便命考官接卷。
本届殿试的出义官、礼部侍郎刘敞,将殿内黄案上的试题捧出,在殿檐下授给集贤院直学士黄振,后者躬身接过,走到殿外丹陛上,将试题放置在此处的黄案中。
这时与此次殿试暂时无关的百官再次向官家行礼,依次退出。
而负责考试的读卷官和执事官,则按赞礼官的指示,在丹陛下排班站立。贡士们也在赞礼官的指挥下排班,同样向黄案行礼。
礼毕之后,一众礼部官员向贡士们发题,贡士们接题后,鸿胪寺官员引领他们,走到各自的试桌旁……
皇佑五年癸己科的殿试,便正式开始了!
………………
殿试的考场就在崇政殿的两厢,考场中整齐摆着一排排二尺多高的长条桌,桌后是方凳。
钟浩坐定后,不由的庆幸,幸亏不是那种跪坐的矮几。要是在那种矮几,跪坐上一天,对他来说,当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那日只是在谪仙居时,为了附庸风雅,只是跪坐了一晚,钟浩就觉得难受至极。
钟浩之所以觉得庆幸,是因为他听那些同窗说过,以前殿试的考桌是唐制的几席,考生要屈膝就席,俯首据案,极不舒服。
大宋的人们现在大都早已习惯了坐椅子,再学古人,实在都是感到苦不堪言。因此从庆年间开始,官家就下旨改为桌椅。
每张长条桌上贴着考生的姓名,摆着御赐的笔墨纸砚和各色点心吃食,这笔墨纸都是上好的贡品,用不完可以带走,算是官家的赏赐。而这各色点心都是御膳房的手艺,对于普通考生来说,能够尝到也算很大的恩典。
”留下浓重的一笔的官家,但是他见身前的贡生都是低头躬身肃立,没人敢抬头对官家行注目礼,也就没敢抬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