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东晋之旅(六)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早上除了王家六兄弟的老大王玄之在青叶楼翘首以盼,本来按照规矩,应该由作为弟子的王献之迎接郑前,不过王献之的文学实力可谓是王家数一数二的,这种场合王献之离不得席。而东进为了促进文学的发展,特意开了青叶楼这样的专门为了文人雅士欢聚和切磋的场所,魏晋可谓是除了唐宋之外的另一个朝代了,不过魏晋由于年代久远,真正能流传下来的佳作少之又少。

  在会场里面基本上王家和谢家的人该来的基本上全都来了,除了王家和谢家两家主力之外,两家各自邀请了一些文人雅士。

  虽然魏晋这个时期虽然也很封建,但也不比于宋朝,许多大臣都带着妻子儿女来参加,虽然这个朝代出了许多才女,女子也不是不可以抛头露面,但在重男轻女的朝代,女子也终究是男子附属。

  其实社会最开始有一段时间是女子为主,后来一直是男子为主,现在又以女子为主了。

  会场上这些大臣们,文人雅士们纷纷吟诗作画,这里的文人雅士都会作画、书法、吟诗老三样。

  谢家的家住东晋的宰相谢安看了王献之画的驴之后,赞不绝口,其实谢家和王家表面上来看是一家亲,谢家和王家多年联姻,谢家的很多女子也都嫁到了王家,不过谢家和王家一直暗自比拼,互相算计着。

  之后谢安又想到什么一样拍了拍王献之的肩膀:“献之,我与你父亲是多年的好友,当今天下的文人墨客如果让我说,我就之服一个人,那就是你父亲王羲之,他做出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的美名可是如雷贯耳,你的一身本事都是学习来自你父亲,让你却另辟新径,拜了一个前秦蛮夷的大臣为师,这是不是有所不妥了?”

  “谢伯父,我老师说了,文学是不分国界的……”

  “依我看王兄弟你是在东晋声名远播,大老远的跑到了前秦去拜师,你是不是看我东晋没人了?”这个时候谢家的谢玄抓住了这个导火索也开始攻击王献之,希望能借此来把王家的第一大才子王献之的名声搞臭。

  “献之啊,不是舅舅说你,你看你现在的样子成何体统,认不认鬼不鬼的,见到了舅舅都没问声好!”这个时候王献之的舅舅郗愔也找这个机会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小的时候舅舅最喜欢你这个孩子,有文化懂礼貌,可现在去了前秦几个月以来,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你可是从小就是王家的骄傲啊!”

  “献之,早点回头吧,那个前秦人有什么值得你去学习的,你父亲留下来的珍宝够你研究一辈子了!”王献之父亲王羲之的徒弟以及粉丝康昕又站了出来,康昕去学习王羲之的文学技巧,可王羲之最有才华的儿子王献之却去败了一个给蛮夷当大臣的男子为师!

  “你们根本就不知道,我的老师郑前是一个有文化的一个人!”王献之总算找到个机会,在这群唇枪舌剑的大儒们的机关枪一样的嘴巴的攻击下,找到一个机会替自己老师正名。

  自己之所以带着自己老师来参加这个文学会,不是为了让他们诋毁自己老师的,而且让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拜错师。

  东晋一直口口相传的,王献之拜了一个神棍片子为师,弄到人不人鬼不鬼,这是错误的!

  古代人没有网络,没有报纸,没有媒体,他们想要知道前秦的事只能口口相传,然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再说口口相传中又有了许多流言蜚语,因此郑前这个两个字,在前秦是no1,但在东晋却是乱七八糟什么传言都有。

  主要是郑前成名突然,时间短,就算郑前再也没有作为,也没有来东晋,再过一年半载从天中前秦来往的人多了,郑前这个名声自然也会在东晋打响,称为东晋家喻户晓的品牌。

  此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被一个小男孩扶着,拄着拐棍身体颤抖的来到了这个会场:“你说你的老师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是吗,我就想问问你,他书房、绘画、吟诗这三样中哪一样能超过我?”

  看见这个老人王献之一个愣神:“许伯父,你不是十年前就身体不佳病故了吗?”

  “并不是,俗世的烦恼大多了,我只是想抛开一切关系归隐山林,带着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抚养着他们长大成人……”老人说着身体颤抖着,在那个小男孩的拍着背的情况下一阵咳嗽:“只不过我可能感觉到,我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出来把该了结的全都了结了,到时候我也能安安分分的走了……”

  这个老人是当年自己父亲王羲之和谢家的家住谢安的结义大哥,他一身文学,精通琴棋书画,曾经给了王羲之和谢安许多的帮助,可他一辈子隐居,曾经说过终身不仕,不管皇上怎么下诏他就是不从。

  在古代有如此大文学郑前这个两个字,在前秦是no1,但在东晋却是乱七八糟什么传言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