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古墓现世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省内专家经过初步科考,居然认定这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个侯爷墓。三国时期的蜀汉侯爷,两手两脚也能数的过来,而且看墓的大体形制,还不是一般的侯爷墓,应该是有军功的大侯爷墓,所以那帮考古的学者就兴奋了。地震居然震出了一个重大史学发现。

  但是凭借当地省内的技术水平,发掘这样的大型公侯墓有一点困难,所以就向国家文物管理部门进行了报告,将研究结果也附带送了过去。

  这个古墓的发现,让国家历史博物馆各研究院所和京城各大高校历史系的教授们也都十分兴奋和关注,于是许多专家学者便申请参与了这次的考古活动。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居然落到了一个年轻的,从海外归国不久的历史学博士后身上。这位博士在学术上确实很牛,具备国际水准,但是其主修专业方向是欧洲史,对国内史不是很懂。当然这是相对于国内专家而言的。我们这些大老粗,自然是不能比的。让这人担任大墓发掘的负责人,是有些令人感到意外的。

  不过这个安排在当时除了略有些令人意外之外,并没有引起国内专家太多的反对。因为这些专家都是真正的专家,对名利权势不是很在乎,他们心里,除了探究学术以外,并没有别的杂念。所以他们都认为,只要有个专业范畴内的专家挑头,这个事情就可以自然推进下去,并不需要特别的谁来领导,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

  国宝级的史学考古发掘团队人员确定之后,就立刻上路了。

  去到北川之后,发掘考察团队做了一些分工。除了又从当地招募了一些民工之外,发掘考察的主体人员都是各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和他们所带的历史学学生,从博士研究生生到本科生不一而足,都是专业很好的史学人才。

  团队分了两组,一组由一个年轻的国内博士生领衔,带着几个研究生、本科生留在北川新县城的大本营,第一时间接收从古墓实地传来的信息,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的实地考察结果资料,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归类,分析等。同时帮助墓地现场进行资源的调配和运输。

  另一组则是所有重量级专家,在民工的帮助下,在军队的保护下,上到古墓所在地,进行实地保护性挖掘和考察。

  所有的考察工作都开展得有条不紊,根据北川新县城大本营的记录,专家团队很容易的打开了墓穴,找到了墓道,进入了墓室。里面的一切都保存的很好,所有的陪葬器物都没有丢失,也没有在墓穴里发现盗洞。

  每天的工作进度,在当天下午六点前要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北川新县城的大本营。这些大山里的无线网络都是由军队架设的北斗卫星专线网络。

  专家们根据这个墓的形制和随葬明器来判断其属性,定性为三国末期的公侯墓,而且还应该是蜀汉时期有数的著名公侯墓。甚至有些专家还大胆的推测这座大墓可能是蜀汉五虎上将中哪位的墓地。但是对于这个确切的墓主人是谁,光凭借已经挖掘出来的明器还不很够。需要找到墓志铭之类的文字记载才能对墓主人的身份进行判断。但是在所发现的所有器物中,居然没有墓主人的相关文字介绍。而且随葬的明器和实用器看起来都是仓促置办的,配套性不是很好。

  所以通过这些都难以判断墓主人身份。最后大家只有开棺看看里头有什么其他的能够说明身份的随葬品。”

  “那你们后来开棺了么?”微微好奇的问道,她像听故事一样听关云讲着这些辛秘的考古事件。厌烦念书的她第一次觉得,学习研究也有有意思的时候。

  “当然开了。但是在开棺之前,国内外两派学者之间发生了较大的分歧。海外归来的项目负责人姓师。这位师博士认为,在清理完墓室内其他的明器之后,开棺做进一步考察,确认墓主人身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有什么讨论。

  但是内地的专家却对此有极大的意见。

  因为有些专家在这个古墓里嗅出了一些诡异的味道。所以十分反对立即开棺考察。”

  “他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柳书涯也被这个考古故事所吸引。

  “内地考察团里有两位京华大学的历史系专家,老夫妻俩,德高望重。主持发掘了许多国内汉墓,什么老山汉墓、白云山汉墓之类的,他们两位老人家都参与其中。老头叫韩华,老太太叫罗萍。这夫妻俩在汉墓发掘领域是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但是年纪不小,体力不很够,能到现场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参与其中只做学术顾问,进行专业指导,不主管具体事务。

  就这么两位顾问老人家,对进一步开棺探查,提出了最强烈的反对!”(。)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