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谈写作(七十一)《叙事缺失》第3/3段
说话断续,是结果,读者期盼原因
雨尘(2581681556)12:25:44
嗯,打人,对方要么疼,要么叫,叫么被打跑
对方抗了一下没反应确实有问题
nondeep(2272359455)12:26:59
主角挥刀策马,一刀砍下去,敌兵脖颈上出现了一道血线,继而坠落,身首异处,其他敌兵见他这么勇猛,都吓呆了,不敢向前。
主角挥刀策马,一刀砍下去,敌兵脖颈上出现了一道血线,继而坠落,身首异处,头在地上滚了老半天,其他敌兵见他这么勇猛,都吓呆了,不敢向前。
什么才叫真正结束呢?
第101次退稿(630268437)12:28:15
别累赘啰嗦就行了
雨尘(2581681556)12:28:27
101的意思是,你至少给个结果就可以了,一个都行
第101次退稿(630268437)12:28:37
这里大家之所以觉得假的原因在于——
血线出现,身子没倒,也就是0.几秒时间
零点几秒,敌兵还来不及反应
只有看到脑袋掉了,才被吓住
如果用慢动作处理,在血线出现时,敌兵还在嗷嗷冲锋
冲到跟前,挥起长矛正要捅,这时第一人脑袋掉落,敌兵吓得一颤,没敢动手
说白了,写书是用文字描绘一个动态发展的世界
不是个定景
人物也不是个摆设
---------------
最后,再说一种“叙事缺失”——
韦小宝连连磕头,说道:“奴才是漫天讨价,皇上可以着地还钱,退到鹿鼎候不行,那么退回去做通吃伯、通吃子也是可以的。”
康熙本想吓他一吓,好让他知道些朝廷的规矩,那知这人生来是市井小人,虽然做到一等公、大将军,无赖脾气却丝毫不改,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喝道:“他妈的,你站起来!”
韦小宝磕了个头,站起身来。
上面是原文,韦小宝和康熙的对话中间,用了一段作者角度的解释,说明韦小宝这么说话的原因,又解释了下文康熙反应的原因,具有衔接润滑两人对话因果的作用。
下面去掉那段解释,大家看看味道。
韦小宝连连磕头,说道:“奴才是漫天讨价,皇上可以着地还钱,退到鹿鼎候不行,那么退回去做通吃伯、通吃子也是可以的。”
康熙又好气,又好笑,喝道:“他妈的,你站起来!”
韦小宝磕了个头,站起身来。
这么处理的话,虽然也通顺,但是人物就显得不够饱满,细细揣摩,读者既不知道韦小宝为何如此大胆,敢跟皇上讨价还价,也不清楚康熙为何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因为按照常理,一个人讨价,另一人不应该继续跟他还价吗?
而加入了那段解释,读者就清楚了,原来韦小宝是个市井混子,生性惫懒,而康熙深知他这性子,一旦开始耍无赖了,那就除非杀了他的头,否则就被无赖拖入了他的节奏,最终会被搅得头晕脑胀,所以干脆就饶了他。
这一种“叙事缺失”是最难发现的,只有凭着语感反复多读,才能揣摩到哪里内容缺失?
101也是有一阵写人物对话总觉得干巴发假,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后来去看金庸的,这才发现他有时在处理人物对话时,会在对话中间加入一些言行的解释,告诉读者这个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读起来真是顺溜自然,而且人物形象也饱满,所以101由此才学了一招。
最后,谈一下“留白”。
有时候是会故意不写一部分信息,让读者揣摩猜测,这个跟“叙事缺失”是有区别的。
比如:
我拨通电话,一个含混不清的声音马上传了过来,XXX好像在刷牙,我隐约感觉到一股黑人牙膏的香味顺着电话线飘了过来。
似乎看到xxx柔软的红唇里,一把粉红的牙刷进进出出,直冒白沫。
我想象牙刷换成我身体的一部分就好了。
强按兴奋,我问xxx你在刷牙吗?
她愣了一下,含糊道:没有。
我呆了呆,忽然想跳楼。
这个……浮想连篇啊各种可能哈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