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大院的“老百姓“(三)①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爱军长大以后与爱琴的感情很深,心里有什么话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说,但是喜欢讲给姐姐听。他看到爱琴总是从家里拿些东西走,就用开玩笑的口吻对姐姐说:我把咱们家安四个轮子,帮你把所有的东西统统都拉到你的小家里好不好,省得你再一点一点地往回拿,是那样的辛苦。爱琴说弟弟:狗屁孩子知道什么,这叫“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爱军说,我当然知道,社会上的柴米贵,父母家里的柴米不贵,社会上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按劳取酬,购物付款,父母家实行的是“共产主义”,各取所需,不用掏钱。

  爱琴这只长大了的蜜蜂很少到婆婆家去拿东西,因为那里是“禁飞区”,小姑子好比是“高炮部队”,专打“空中入侵者”。

  费元青的老伴去世以后,爱琴和爱军似乎一下子都成熟了许多,他们不得不向无忧无虑的生活告别,更多地去关注一天比一天衰老的父亲。

  父母两个人都健在时,他们透支了后半生的幸福,现在开始还债了。

  爱琴不再从大家里往小家里拿东西,而是经常从小家里给爸爸带些好吃好喝的回来。后来她也发现,自己从小家里带回来的东西爸爸固然很喜欢,但是,老人家最喜欢的事情还是能够看到活泼可爱的小外孙在膝下承欢。所以,爱琴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要带着儿子回家来看望爸爸一次,让爸爸尽享天伦之乐。

  小外孙是费元青生命的延续,也是上苍对他失去老伴后空虚心灵的一种补偿。

  妈妈去世后,费爱军在外边的聚会和应酬参加的也少了一些,尽可能多的在家里陪伴孤寂的父亲。“在家多陪陪父亲”,是爱琴对弟弟的要求,也是爱军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之外,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爱军尽管在家里与爸爸平时说话不是很多,但是他心里清楚,只要自己能在房间里坐着不出去,就是对爸爸精神上的一种抚慰,爸爸的心里就会比较踏实。最有意思的是双休日,如果姐姐有事了,不能带孩子过来,他和爸爸两个人,一个戴着老花镜看报,一个戴着近视镜上网,一个是晚上九点钟就睡觉,不吃晚饭;一个是上午十点钟才起床,不吃早饭。爱军的房间和爸爸的房间虽然只隔着一条一米多宽的过道,但是,这条过道如同楚河汉界,不可随意逾越,父子俩各自按各自的习惯生活着。

  爱军在杂志社的工作较忙,平时又有些应酬,不可能总是在家里陪伴父亲,他怕父亲有时候一个人在家里边感到孤单,买了几盆好养的花,像吊兰、芦荟、仙人球,结果费元青自己口渴的时候杯子里经常没有水,不是忘记烧,就是懒得倒,几个花盆里的土不干的时候他总是惦着去浇水,结果养的几盆花因为“喝水”太多,后来全都给“撑”死了。爱军又买了几条金鱼装在一个阔口瓶子里,还买了两袋鱼食,让父亲没事的时候喂鱼消遣。费元青对养小动物一点也不感兴趣,想起来就喂,想不起来就不喂。一个月之后,几条金鱼也全都死光了,它们可能是撑死的,也可能是饿死的,反正不是淹死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