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冥古宙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师,密度是多少?”

  “密度是4.3。”

  “果然,它是钛合金组成的吗?”

  钛合金是一个泛名词,一般密度是在4.5左右,但也不一定,随着添加的金属不同,密度也会不同,包括颜色、强度等同样会随之改变。

  “不是钛合金,它的强度可能超过了β合金的几千倍几万倍。”

  世界上强度最高的合金有特殊的镁合金、铝合金,但相对技术成熟,强度高,并且大规模实用还是各种钛合金。

  钛合金随着添加的金属不同,形成各种钛合金,不过总体分成三种,在低于882c时呈密排六方晶格结构,称为a钛;在882c以上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称为β钛;利用上述两种不同特点,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使其有双相性,则称为(a+β)合金。华国为了简便,简称为ta、tc、tb。

  因为α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最好,α+β钛合金次之,β钛合金最差,三种钛合金当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不过论强度,最高的还是β合金,甚至也是大规模实用的合金当中强度最高的。

  程默倒吸了一口冷气:“β合金的几千倍几万倍?”

  “嗯,所以在不能破坏它的前提下,至今京都没有想出办法,取其粉末研究。于是他们结合了三种测年法,测量其外面的污垢与附着物。”

  测年法不仅是碳十四测年法一种,还有热释光测年法与考古磁学测年法两种,常见的测年法就是这三种了,但最常见的还是碳十四测年法。

  这三种测年法各有利弊,总之,时间越短越易测量,时间越长越不容易测量,并且容易产生很大的误差。

  “外面的一层附着物大约有两千两百余年。”

  “与九鼎消失的时间十分吻合。”梁兴永说道。

  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夏禹九鼎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代代相传,但它不能完全相信,即便是夏代,到现在还缺少得力证据证明它的存在。

  不过春秋战国各个书册里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这时候的记载已经有参考价值了。只是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许多书册消失,因此这九鼎是什么样子,被秦国得到后,又保存在哪里,后人一直不清楚。

  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祭祀泰山后,专程来到彭城的泗水之滨,组织人力打捞失踪的那一尊鼎。

  随后各个史册再也看不到九鼎踪影。

  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历史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那一年开始的。

  随后各个诸候国陆续出现了史官,如晋国史官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崔杼杀齐庄公,也被齐国史官记载下来,结果被崔杼杀掉,到了那史官的弟弟,又书崔杼弑其君,又被杀掉,到了史官的三弟,依然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傻眼了,怂了。这时候的史书是最可信的。

  不过许多史书后来多被秦始皇烧掉了。

  但只要有史书在,至少在焚书前,各个史官不会做假的,也就是早在西周共和元年那一年之前,九鼎就开始出现了。

  以那时的技术,这么长时间将几尊青铜鼎放在外面,任由它氧化,又没有先进的保养技术,早就变成一堆绿铜渣了,岂能被当成国器,以至秦始皇派人专门打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