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还是要干点正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果都按照天圣三年的模式做事,赵氏集团根本不用等到百年后的靖康之难,很快就会玩儿完了。可为什么北宋还能再延续百余年呢?

  花旗国的基辛格曾经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无论是多么的艰难困苦,我们的国家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英雄,给我们以勇气和力量,带领中华民族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这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的文明能够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有人说了,你这个不正经的胡渣渣也会唱高调了?还真不是高调。

  就拿这次的****为例吧。中国以不到十万人感染、死亡不到五千人的代价,完成了“抗疫”的阶段性伟大胜利。

  尽管这胜利来得是如此的艰难,全国停摆了三个月,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但我们终究还是胜利了。

  之所以忽然说到这个问题,一来是感慨那些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勇士们的牺牲,二来,在天圣四年的时候,中国的医学界也出现了一件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的大事。一个,呃不,应该是两个铜人诞生了。

  这两个铜人,既非少林寺十八铜人,也不是什么只能看不能用的样子货。虽然单论经济价值,没有那些金人、银人值钱,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里我们要说一点不被西方承认的东西,那就是中医。自从神农尝百草之后,缺乏生物工程技术的古代中国人,就找到了对抗病魔的手段,并一直沿用至今。

  虽然后世西学大盛,中医式微,逐渐沦落为补肾健体的鱼腩角色,但不管怎么说,几千年的中医文化,还是要比剃头匠放血治病来的靠谱一些吧!

  公允地说,中医的缺点也很明显。

  一是经验主义占绝对地位,没有系统的用药理论和规范。不像西医,上几天卫校,学一下用药宝典什么的,就可以治疗常见的头疼发烧了。望闻问切,针灸药石,全凭医生的经验。这就带来了一个弊端,中医的年龄越大,经验就越丰富。经验越丰富,上门求医问药的病人就越多,经验就更丰富。

  其他年轻少壮的中医,只能眼巴巴地干看着。有点进取心的,就潜心钻研,我怎么生意不好呢?是不是要提高一下服务水平呢?不思进取的,就等着熬白了胡子,鹤发童颜、长须飘飘的时候,不就像老中医了吗?

  像老中医,也不过是像,尽管年龄够老了,但水平是否老道,就不敢保证了。吃好了,是本老中医的水平够高;吃死了,是你命该绝,阎王要你去,咱也没招儿不是?

  为了让自己的药方显得更加的神奇,许许多多的稀奇古怪的药引子就出现了。

  鲁迅先生在讲述他的父亲治病的时候,医生给出来的药引子是一对蟋蟀,而且还得是元配的。

  一对蟋蟀好找,一公一母也不难,最难的是元配这两个字。咱也不能让蟋蟀拿出来结婚证,证明人家是头婚吧?

  于是,鲁迅先生就感慨地说,蟋蟀不是元配,似乎连当药引子的资格都没有了。最后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逝了,人家医生也好找借口,一定是你找的蟋蟀不是元配,我的药方没问题!

  中医和神神鬼鬼结合在一起,原本就是靠经验积累的一点点名望,也就被败坏的差不多了。

  这是一般庸医的做法,那些名医甚至是神医,一般不会干这种不靠谱的事儿。但他们也有私心,传男不传女呀,传子不传徒呀,种种固步自封、敝帚自珍的昏招层出不穷。

  人家想的也没错,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对徒弟,还是要留一手的好,免得将来那逆徒欺师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