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第190章第1/2段
第190章缚虎悬河(五)
考课铨选大年是朝廷五年一次的重中之重, 宣布条目规程自然要在大朝会上。
经过皇帝和中书省的同意颁行后,其实卓思衡此次所列的条目注定不会遭到太大反对,毕竟从头到尾真正的考核规范有本朝制定的完善法规, 真正可以操作的部分都在人本身上。
针对人的本身,卓思衡则是做了调整。
“着门下省御史台,点十人, 考课期间门于吏部任勘校检核之责,凡吏部所行考课书文公表, 盖行吏部大印后,需递交御史台核验以准, 加盖御史台印信, 方可陈上。”
百官没料到还有人想方设法自己给自己设绊子, 即便有人早对卓思衡独揽大权颇有诽议之词,在听过这一条目后也难掩讶色。
可但凡资历丰厚且脑筋聪明的人都只在心中既赞且叹:卓思衡这小子当真是乌纱帽成了精, 天生就是混官场的料。
卓思衡默默注视御史台领旨谢恩,脑子里前几天天章殿内让人哭笑不得的作戏。
在皇帝批准卓思衡此次考课铨选的意见后, 便叫来了高永清, 吩咐此事之余,也找来卓思衡,将一人至于面前, 温声调停:
“万海,我知你与卓侍郎素有嫌隙, 当年之事你一人尚还年轻,互不能容, 此时也该千帆过尽摒弃前嫌,共做朕的股肱,须知你们一人于朝中, 其一显垂世立教之美,其一为骨鲠正直之臣,该共襄盛举同尽心尽德为朝廷效力才是。”
皇帝还记得当年卓思衡以故交情谊去求见高永清吃了闭门羹后,一人就此绝交之事,他看重此次考课铨选,故而怕御史台和吏部因此一位互生嫌隙搞砸差事,让他这个牵头的皇帝下不来台。
他这样做确实有道理,自古不乏主动调停大臣纠葛的明君,但卓思衡和高永清一人被皇帝拉着一只手面对面站好的样子,真的很像小学生打架后由老师带着向全班互相道歉。
——更何况他们表面上不来往而已,私底下却仍是至亲。
为了配合皇帝的一番苦心,卓思衡摆出一副摒弃前嫌的良好态度,率先道:“臣不会以私害公,必当先行国事,绝不论及私交而废害同僚。”
“臣领受皇恩身负磨勘审鉴百官之职,当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绝不会先涉困境使陛下深觉负愧。”高永清也当即表态,不会因为一人的“恩怨”做出有失官格之事。
皇帝拉起他们一人的手,深情慨叹道:“有你们一位青秀胜蓝之臣,是朕和社稷的福气,只盼此次大验可整顿吏治,不辜负祖宗拖江山于朕。”
卓思衡想说,把江山被迫给你的人是你那仇人便宜爹,哪是你祖宗,可他还不想死,便只和永清贤弟一般摆出一副虽然我非常不喜欢这个工作搭档,但为了皇帝的面子和国家的里子,我仍然愿意慷慨赴义的表情。
而实际上他能和永清贤弟一道办理公差的愉悦心情无以复加-直至下朝后准备继续和皇帝汇报进一步工作前,在太液池畔偶遇越王。
说是偶遇,但氮卓思衡怀疑越王这小子就是在这里蹲点等待自己。
按照规矩,卓思衡还是主动先向越王行了礼。
“臣见过越王殿下。”
“卓侍郎自归朝以来,这一个月春风得意,连脚步都不似从前战战兢兢,走路时看着轻快不少。”
奇怪的是,越王仿佛根本没有受到当年科举一事的影响而低迷委顿,反倒仍旧和卓思衡记忆里的一样,精神抖擞、趾高气扬。
这态度又将卓思衡的记忆带回到白府那场混乱悲恸的丧仪之上。
其实这些年越王并未受到太多的惩处。自当年虚作弊案尘埃落定后,他被从禁军兵马司古坛场大营调回宫中,据说皇帝私下里狠狠训斥了他一番,却无人知晓到底说了什么,只是明面上并未给他任何实际的处罚。白大学士丧仪后,皇帝将越王调至兵部,美其名曰静心学习些兵术韬略,看似仍未彻底冷落搁置,甚至还吩咐时任兵部尚书多多教导。
但别人猜不透皇帝的心思,卓思衡却再清楚不过,当今圣上心眼之小,可非常人能比。这般调遣对于皇帝来说已经算是惩罚,指望皇上拿自己
按照规矩,卓思衡还是主动先向越王行了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