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Chapter 123第2/4段
只是赵雪在这儿没有根基,就算成了权臣,能依靠的也只有陈侯,不用担心他有别的目的。
叶舟知道想陈侯想做什么,他想让陈国乱起来,趁鲁赵两国还在互相辖制,腾不出手对付陈国的时候,剔除陈国的顽疾。
他不是不用世家,而是要让世家为陈国办事,而不是为了各自的家族。
世家不是蠢,如果外敌来袭,他们也能暂时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外敌,但有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内部的阴谋。
世家们都希望自己的家族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强到无人可以动摇他们的地位——包括陈侯。
说他们短视也不对。
毕竟蛋糕只有这么大,你吃了我就没了。
对他们来说,陈国亡国还是很遥远的事。
这里的人没有居安思危的想法,只要眼下是安全的,似乎就能长久的安全下去。
叶舟不知道该说他们是天真,还是被时代局限住了。
毕竟各国虽然征伐不断,但还没有一国被灭,也没有一国敢灭他国。
这么一看,各国之间的战争好像只是小打小闹,而且这种小打小闹已经持续了百年。
估计这里的人确实都已经习惯了,他们不觉得陈国真的会被灭,认为天下各国,谁敢灭他国,就会被其它国家群起而攻之,没有哪一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他们没有经历过大统一,自然也不想出,这么大的土地,这么多国家,或许有朝一日会变成一国,没有见过,自然无法想象。
叶舟这么一想,倒也理解了世家为什么不在乎陈国如今的处境,因为他们是温水中的青蛙,已经被这么慢腾腾住了上百年,已经麻木了,不知道自己快熟了。
“休息休息吧。”叶舟冲还在干活的雇员们说,“我去给你们拿点冰淇淋。”
冯玲站起来,冲叶舟笑道:“老板,我想要老冰棍!”
剩下的雇员却不敢提要求,她们甚至看了冯玲一眼,认为冯玲如今对仙人实在不太恭敬。
甚至有雇员在叶舟离开后对冯玲说:“冯姑娘,这话我原不该说,可你对仙人,实在是不够恭敬,仙人平易近人,这是他老人家的善心,可不是我们蹬……”
后面的话她没说完,但冯玲听懂了。
她并不想和这些雇员对着干。
对她来说,叶舟是她的老板,叶舟人好,她从来没见过他发火,给工资也大方。
如果想回原本的位面,只要跟他打一声招呼,他就会把人送回去。
但是对这些大梁朝来的人来说,叶舟就是神仙,他在他们最危难快死的时候救了他们,给了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一个可以安心生活的地方,他是他们的老板,也是他们的庇护神。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表现的不像最初那么狂热,但本质却没有变。
他们已经把叶舟当成了支柱,只要有叶舟在,他们就什么都不用操心,不缺吃穿,甚至还有许多常人没有享受。
而得到这一切需要付出的也不过是干点活。
在他们看来,这太轻易了!这些活就算辛苦一些,但只要好手好脚就能干。
超市里现在还有一些老人,可他们能干的也不比年轻人少多少。
正因为吃过苦,也知道如今的好日子过得轻易,所以他们格外珍惜。
吃过苦的人更知道这样的日子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
虽然叶舟在这些大梁朝雇员的嘴里是“老人家”,但冯玲并没有笑,她很正经严肃地冲提醒她的大姐说:“我错了。”
大姐看冯玲认错认的爽快,只说:“你年轻,不知道这里的活多轻省,这样的日子若不珍惜,对仙人若不尊敬,这是要天打五雷劈的!”
其他人也附和:“在我们那,这样的活计是挤破头也抢不到的,那还只是能吃饱饭!”
“如今咱们都识字了呢!我不仅会写我自己的名字,还会写我家男人的。”
“娃娃们过得也好,读书写字,在大梁的时候,他们哪里能识字哟。”
“我村里的地主老爷就把他家娃娃送读书,送娃娃去科举,家里的田都快卖光了,只剩了写祖田不敢卖,可那娃娃也没考上秀才,考了个童生,我们逃难的时候那娃娃都快二十了,家里竟然连给他娶房媳妇的钱都没了。”
“家里供个读书人,那可是要倾家荡产的。”
可能上了年纪的人都爱忆苦思甜,她们时不时就会谈起过去的事。
冯玲也愿意听,她自己也是苦过来的,偶尔想一想,甚至觉得在落阳基地的事可能才是一场梦。
食不饱腹,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明明来到超市以后遭遇的事情更加离奇,可离奇的事情多了,反而变得平常了。
他们都习惯了超市里的生活,让他们再回到过往的生活中去恐怕才会觉得奇怪。
“不过在这儿,听说普通地主都不能供娃娃读书,拜不到师傅,也没读书人开私塾。”
“对对对,我听周围住的老婶子说,他们家孩子没拜成师,世家不收那孩子,便开不了蒙,读不成书,我看啊,大梁朝哪儿都不好,唯独这点比这里强。”
“你们是没瞧见,就旁边不远,住了个寡妇,带着幼女,眼看着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有善于钻研的雇员边做事边跟其他人说:“我看她可怜,给了她一些粮食。”
“后来咱们不是卖粮了吗,她就把家里用不上的值钱东西都拿来了。”雇员看样子很为她高兴,“如今她那女儿胖了不少,走路也有劲了!她还是聪明,买了粮自家留一半,还有一半叫家奴带出去,到远些的地方卖,又在城外买了些土地,将来就是我们走,她也不缺吃穿了。”
“她还是读了书的!”雇员羡慕道,“怪不得聪明,脑子转的就是快。”
“要是换成我们,肯定把粮食都自己留下。”
抱着一箱冰淇淋回来的叶舟看她们聊得热火朝天,也就没有上前,他默默的把冰淇淋放在旁边的椅子上,通过对讲机让冯玲过去拿,分给雇员们。
虽然他没当过员工,但也知道员工们闲聊的时候并不想让老板知道闲聊的内容。
在这方面,叶舟一直是体贴的。
商人们从叶舟这儿拿到货,陆续离开了临淄,但是和商人们逃离临淄不同,士人们倒是不断涌入陈国。
这次倒不是因为陈国好当官,而是随着商人们的步伐,带出去的不仅仅有货物——还有纸。
虽然只有用于书写的宣纸,但这已经够了,足够天下士子疯狂了。
读书很累,这是生理意义上的累,孩子还能用沙盘练习书写,可随着他们年龄渐长,就必须学会锲字,年轻时还好,等到老年,就只能口述,让儿孙记录下来。
而且竹简木简都不便于携带只说:“你年轻,不知道这里的活多轻省,这样的日子若不珍惜,对仙人若不尊敬,这是要天打五雷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