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数据分析助力学校成长第1/3段
作为铜锣湾最出位的小弟...咳咳!串台了!
作为新兴区风头最盛的校长,田梵算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这种感觉也没啥不好的。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能者上,庸者下。老校长如此尽力的培养田梵也不想让他当个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校长。
统考结束了,区教委的工作人员开始了繁忙的扫描试卷的工作。
这项工作得持续两天,然后就是线上阅卷的环节了。
线上阅卷的好处就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你有手机电脑,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能批卷。
而且阅卷系统还有自动计算分数的功能,免去了老师们在批完卷还要算数的工作。
而且这种统一的批卷还能降低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每个老师仅负责几道题,所谓熟能生巧,速度上来了,效率就高了。
当然线上批卷也不是没有缺点--手机屏幕小,可能比较费眼睛。不过如果你嫌手机屏幕小,也可以用电脑嘛!
当然也有老教师不太会操作,那也无妨...线上阅卷的操作很简单,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学会。
一个老师连手机批卷都学不会,你就别指望他教好学生了。
老师是一个必须时时自我更新、自我学习的职业。如果你丧失了这种能力,那你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
虽然新兴区的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四十多岁、五十多岁的老师为数不少。但是线上阅卷的工作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在全区老师的通力配合之下,阅卷工作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
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浑水摸鱼的家伙--在几个人负责同一模块的批阅的时候,有人故意偷懒少批卷。
这种操作都被网站后台记录下来,批卷数据都被田梵送到区教委了。区教委肯定得找这种老师去谈话。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田梵之所以要挖空心思推动线上阅卷并不是为了所谓的方便,而是为了在批卷结束之后对成绩的数据分析。
在app当中学生的各项数据都被清晰地呈现在其中。老师可以看宏观层面的班级数据,也可以看微观层面的个人数据。
这样,他既能对自己的讲课效果有认知,针对整体薄弱区域进行查缺补漏,也能关注到个体学生存在的不足,可以因材施教,教学环节可以变得更有针对性。
大数据分析的前提是你要对个体进行数据采集。每一次考试的线上阅卷的数据都是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的理论依据。
最后,当学生面临复习、统考的时候,大数据服务软件就可以利用他之前的考试数据推送合适的习题进行练习。
就像小视频软件大数据库似的--你看得越多推得越准;对于学生来讲,你做的题越多,大数据软件推送的题目就越有针对性,效果就越好。
这才是“互联网+教育”该有的模式!
钱得花在正地方!
等田梵在红旗小学研究出名堂,他就能一飞冲天,平步青云,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信息化2.0改革的领头羊。
那时候什么高级职称、什么特级教师、什么青年名师、什么学科带头人...不都是囊中之物吗?
这就叫厚积薄发啊!
田梵从来没想着自己通过在乡村学校蹲三十年的方式熬到高级职称!
他觉得那玩意就是个送合适的习题进行练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