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孙传庭的忧虑第2/3段
因兴奋而涨红的脸更是略显扭曲:“此间路岐,然但有阻朕者,与此墩同。”
不就是表决心砍家具么,孙权做得,朱由校自然也是做得,要不是现在自己势力不够强,其实他也没必要在孙、卢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激进。
没法子啊,谁叫自己手头上好用还能信任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收起了宝剑,朱由校对孙传庭说道:“此去三边,卿当以安定民心、查察不法为主。三边之地,民风淳朴彪悍,其人重义轻生死,卿可于民间多募勇士编练新军,其间花费嘛……”
顿了顿,朱由校嘴角勾起,微笑着继续说道:“朕闻三边甘陕之地多豪强行不法事,卿即代天子巡狩,此间事,朕许卿自专。此事,西厂李凤翔等当为卿之臂助,爱卿需记得,三边之地,上至王爵,下至黎庶,无卿不可杀之人,三边若稳,则天下即安!”
孙传庭虎躯一震,赶忙跪拜道:“陛下,秦川多赐地,军民佃以为业供租税,其地多不为民有。其官多明经之人充任,其间多以鸣钟漏尽之年,以痿痹不仁之躯,苟且塞责。而边地频年亢旱,粟贵如珠,边军多欠饷银。今陛下以重任委臣,臣斗胆,还请陛下免三边之地三年税赋以安民心,非如此,臣断不敢奉诏。”
朱由校自然知道现在的三边之地是个什么鸟样。在原本历史上,在天启七年的王二起义,原因就是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农民的饥寒死活,严催赋税,白水农民王二发动了数百个农民以墨涂面,众人聚集在山上,当王二高声呼道:“谁敢杀张知县?”大家都一致回答:“我敢杀。”如此叫应了三次,这些暴动的农民就闯进了县城,杀死了张斗耀。
而这场民变也成了点燃了陕西燎原的第一堆烈火。
但真正将陕西这个火药桶点燃的却不是饿的走投无路的饥民,而是欠饷多时的“饥兵”。
历史上的崇祯初年,边军接连有四年没有领到军饷,而辽东战事的失利又使得大批援辽的陕西兵溃逃回陕西,这些士兵无法回到军中更是只得落草为寇。
孙传庭虽然赋闲家中许久,却仍能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三边之地的症结,足可见这位晚明名臣的战略眼光。
现在的离王二起义还有一年的时间,孙传庭要想有所作为,短时间内只能从陕西的藩王、豪绅、地主、富商身上好好的敲上一笔竹杠。
朱由校派李凤翔同去,干的也正是这番勾当,至于叫他找寻罗汝才和张献忠,则纯属个人爱好罢了。
拉回起飞的思绪,朱由校对孙传庭说到:“爱卿所言,朕皆照准,只不过嘛……”
见皇帝一顿,孙传庭顿感不妙;果然,只听朱由校继续说道:“只不过这查抄所得,除一应田亩、粮食、牛羊器具外,所获金银,内帑取之五成,其余所获,卿可自专,何如?”
本就觉得事情微妙的孙传庭闻言,冷汗早就不由自主的滴了下来:“我的陛下啊!您这哪是叫臣去镇巡三边啊!您这分明是叫臣去三边之地敲竹杠啊!这按您的说法,只怕这三边之地上至藩王,下至小吏,加上各地豪绅富户,怕不是都要清洗干净才是。如此一来三边之地怎会不乱?”
想及于此,孙传庭赶忙再拜:“陛下容禀,如此大动干戈,臣恐陕甘之地再无可用之官、再无任事之吏,适时三边必乱,如此,虽舍臣一身,亦无法矣!”
孙传庭的担忧朱由校并不是没想到!但以他有限的历史知识,却是知道陕西民乱爆发后,陕西的官员是如何推诿扯皮的。
在发生民变之后,陕西的官员不是以雷霆手段迅速处理,而是想方设法遮掩。
时任陕西巡抚胡廷宴采取讳言农民暴动的态度,因为怕受朝廷的追责,竟然“杖各县报者,曰:‘此饥氓也,掠至明春自定矣’,于是各县不以闻,盗侦知之,益恣”。
也正是陕西官员这种放任的态度,使得暴动事件越演越烈;由此可见,明末陕甘之地的官员是没有能力彻底解决陕甘问题的。
既然官员不能信任又能力不足,朱由校的想法那就是彻底清洗掉整个三边之地的官员,顺带解决掉所有的藩王和各地的大小豪绅,以朕带着你们抄家分地的做法,来暂时缓解西北的困局。
既然是非常军接连有四年没有领到军饷,而辽东战事的失利又使得大批援辽的陕西兵溃逃回陕西,这些士兵无法回到军中更是只得落草为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