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再坑亲戚第2/3段
杨光夔闻言,心下倒是稍稍安定了一些,这蒙古的右翼各部本就与大明往来密切,自己这个时候前去也不会显得唐突;可陛下怎就突然如此好心,还担心起草原蒙古各部的团结来了?
“陛下但有差遣,臣愿领命,只是不知,此行前去,诸部若是请大明发援,臣当如何应对?”
先接下了皇帝的差事,杨光夔也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又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朱由校笑着说道:“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前阵子不是淘汰下了一大批火器和火炮吗!这回炉重造的成本也不比新造一批省上多少,表兄此去,可明告诸部头领,若有所需,我大明倒可将这些火器便宜出售;即便没有金银,拿牛羊马匹来换也是可以的。”
“至于要我大明发兵援战嘛!”
摸了摸鼻尖,朱由校嘿嘿一笑说道:“告诉他们,朕与林丹汗乃是翁婿,哪有女婿帮着他们打丈人的道理;不过嘛……”
听到皇帝的话里还有转折,这下连卢象升和张之极等人也都放下了碗筷,也想听听皇帝会怎么在不与察哈尔部撕破脸皮的情况下来援助右翼各部。
见众人看向自己,朱由校嘿嘿一笑道:“不过嘛!只要他们出得起钱,我大明还是有许多热血儿郎乐意志愿参战保卫各部利益的。”
“就比如说,内官监现在就收编了好几股实力不俗的草原马贼作为商队护卫;还有孙传庭在西北整顿边军、招降流寇组建的‘回回营’和‘革里营’,这些都不是我大明的正规部队,最多算是民团乡勇。”
“所以他们要是肯出钱,朝廷当然不会去管这些大好男儿靠着自身武勇来赚些血汗银子的。”
前阵子孙传庭来信,说在整顿绥德、延安、固源三地军务、政务之时,在绥德边军里拔擢了一个名叫马守应的回族小旗官。
因三边军政府以雷霆手段处置了一批坑害回族人的官吏,原本想带着族人逃到甘肃做流匪的马守应率全族投靠了孙传庭;这马守应不但将族中壮士编成一营,还单人独骑的劝降了好几支与朝廷对抗的回族武装。
而孙传庭也不含糊,得到朱由校全力支持的他不仅大手一挥免了这些回族边民五年的税赋,还将三边军政府的“土改”政策彻底贯彻了下去;更是喊出了“汉、回一体,亲如手足”的口号。
马守应见孙大都督说话算数,朝廷对待贫苦的回民、汉民又能做到一视同仁,心里对朝廷的最后一丝戒备也被放下,死心塌地的跟着孙传庭在西北打起了“土豪”。
与马守应的造反未遂不同,绰号“革里眼”的贺一龙那是实打实的拉起了一支队伍,可好巧不巧的,这造反后的第一仗,他就跟刚刚升任秦军后营运粮备御的李鸿基和李过叔侄俩对上了。
在贺一龙看来,这运粮的明军士卒应该是战斗力最弱的,本想一鼓作气就能拿下这支运粮队的他却不成想一上来就遭到了明军激烈的抵抗;等他察觉到面前的明军十分难啃,想要率队撤出时,早就绕道堵在他后路上的李过领人突然杀出;于是,贺一龙的造反大业刚刚起步,就被李家叔侄直接给掐灭了。
而秦军的后军坐营威万年见这贺一龙生得勇猛,且其所部又尽是受苦的贫农,当下就生了爱才和怜悯之心。他向孙大都督苦苦求了三天,孙传庭这才命其依着马守应“回回营”的成例,将贺一龙的部下也独立编成一营,专门负责管理秦军招降的马贼和流寇。
孙传庭的来信便是向皇帝请示,对这不在明军战斗序列的两营士卒该如何安置。
朱由校对这群人原本还是十分头疼的,全部纳入孙传庭的秦军并不是个好主意,这群人说白了就是一群土匪流寇,一旦进入秦军,会对刚刚成军不久的秦军士卒造成许多不好的影响。
就这么一直叫他们独立于明军之外更不现实,时间久了,这些人难免会生出山头主义思想,一旦闹出什么幺蛾子只会更难收拾。
可林丹汗这位善解人意的老丈人又十分“及时”的给朱由校解了难;按他的想法,可以叫蒙古右翼各部花钱来雇佣这些人,即能在实战中达到他练兵的目的,也能将这一群散兵游勇通过利益暂时捏合到一起。
而为了使其始终族人逃到甘肃做流匪的马守应率全族投靠了孙传庭;这马守应不但将族中壮士编成一营,还单人独骑的劝降了好几支与朝廷对抗的回族武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