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右屯卫中有“大礼”第1/3段
在上一世,朱由校经常会在天气预报中听到:“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幅度降温、并伴有大风、暴雪等天气……”
这话放到现在也是同样适用,草原上连续多日的恶劣气候,明显也影响到了辽西地区;建虏正是趁着河水上冻,便于大军调动,加上以女真历次与明军交手的经验看,女真八旗显然比明军更能适应在极端环境中作战,这也是为什么从老奴到他黄台吉,都喜欢把挑起战争的时间放在寒冬腊月里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右屯卫,这座原本应该是大明抵挡后金最前沿的军堡内,此时却只有稀稀拉拉的百八十号人正猫腰撅腚的在地上这刨刨、那挖挖地忙活着。
铲来一堆还混着雪块的泥土,把刚埋进坑道里的物件遮掩好,一名士卒凑到自己上司身边问道:“大哥,弟兄们领着一群穷酸措大挖了几个月,现在却填进去了这么多的火油和火药进去;难不成上头真就舍得这么大的一座军堡?”
被问话的军官先小心地在坑道上铺了一层薄薄的木板,又将遮盖的浮土拍实,这才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低声说道:“你小子小声些,没听百户老爷说么,咱爷们就是要把这右屯卫的军堡变成一个大号的开花蛋,只要那群狗建虏敢来,那就一把鸟火送他们上天;只要这件事能成,再弄死几个女真人的贝勒贝子,别说这么一座修了一半的军堡,就算把锦州城送给这群狗建虏当棺材又有什么打紧。”
拍了拍手下的肩膀,这名锦衣卫小旗官打扮的汉子继续说道:“何况大人说了,这崩死的建虏越多,咱弟兄们的功劳越大,就是这点火的勾当还不知道会便宜了哪个混蛋……”
自从得到黄台吉必定会带大军进犯宁锦的情报,朱由校和孙承宗便每天都在换着花样地琢磨该怎么坑上一波女真人。
按照原本计划,因右屯卫的位置过于前凸,而且对于辽东军团来说,同时修筑大凌河、右屯卫两座军堡的消耗还是十分巨大的;既然想要收缩兵力,那么还不如干脆点放弃掉整个右屯卫,也好集中一切资源来确保大凌河城的修筑。
所以,这座军堡早在制定计划之初,就被孙承宗划进了舍弃的行列。
接到孙承宗的密奏后,朱由校一开始也并没有想到利用这座废弃的军堡来做什么文章;直到军备部上奏,说以马祥麟押送来的那批硝石为原料,工匠们利用水压机,在连夜赶制下已经得到了不下三十万斤的黑火药,算上以前库存,整个京师的火药库已经塞的满满当当,请求皇帝能够批准修建新的火药库。
朱由校拿着奏报先是显得十分高兴,可当方正化提醒他,这么多的火药应该小心地分开存放,以免发生意外。
他便一下就联想到了自己穿越前发生的那场著名的“天启大爆炸”。
虽然后世关于这场诡异的爆炸那是众说纷纭,但眼下的大明朝廷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只说是王恭厂附近的火药库因保管不当而引发了事故。
而这样做的目的,便是统一上下口径,以防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什么上天“启示”之类的话来大做文章。
可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火药,即便是明军能用,但一场大战下来又能消耗去多少?
这样一来,因担心自己的老窝又会被炸上天,朱由校在翻了两个时辰后,就把心思打到了右屯卫上。
这座军堡本就在放弃的范围里,既然大明撤了,左右落在女真人的手里这座修了一半的军堡也会被毁掉,那还不如在撤退之时给黄台吉送上一份足以惊天动地的“大礼”好了。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祖大寿除了监工大凌河城的修筑,就是不停地接收从关内运送过来的一车又一车的火药;同时被送来的还有数目惊人的火油跟几千名因不同罪名被发往辽东筑城的各地学子和生员。
于是,在两百多名锦衣卫和一千多辽东军的监视下,几千名学子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塞外苦寒之地,别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雪,这些平日里肩不能提的儒生们靠着肩扛手提,在日夜不停的劳作下,硬生生的在右屯卫地下挖出了纵横贯通的数十条地道出来。
而这群学子和辽东军明显是不明白这些地道的妙用,等到他们全部撤走,两百个锦衣卫便在几十个工匠的指引下开始向地下装填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火油罐和火药桶。
为了确保杀伤效果,不知道是哪位仁兄的主意,右屯卫现存的地上建筑能掏空的也全部被掏空,里面也被塞满了小包火药和各种各样的铁钉、铅弹;更损的是,在一些塞不进火药包的地方和屋顶,更被这群缺德带冒烟的锦衣卫们放置了许多掺进砒霜的石灰袋。
布置这么一个随时能够“暴雷”的巨型开花弹虽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想把整座军堡引爆,却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于是,祖大寿开出了十分优厚的赏格,但凡抽签中了的,无论是谁,只要能活下来,一次性就能得到赏银五千两和锦州周边上好耕地百亩;若是有罪之身,不但免罪,一应赏赐也不会变。若是不幸阵亡,赏格延及家人,且子孙两代皆受朝廷供养。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巨大的好处面前,火药;同时被送来的还有数目惊人的火油跟几千名因不同罪名被发往辽东筑城的各地学子和生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