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啥玩意?净瞎整!那不是败家么第1/2段
简简单单一句话,道出多少底层老百姓的心声?王钦稍一沉默:“我想以后这样的干部会越来越多。”
“您放心,从我做起!从王家庄乡做起,社会风气会逐渐的好转,党风政纪也会日渐好转。”
真的能好转?王红民笑了笑也不跟王钦争辩:“我今天来是听小子说呢,您这里有一个劳务输出计划?”
“不瞒您说,我早就想组织村里的壮劳力出去干活了。如果乡里有这项计划,我们村第一个报名,要多少人有多少人。”
哎呦!赵晓华给了自己一个惊喜呀,王钦举起茶杯和王支书碰了一下:“谢谢,谢谢您对乡里工作的支持!”
“这件事如果真的进入实操,对乡村两级政府无疑是双赢。甚至加上走出去的务工人员,那就是多赢的局面了。”
别看王红民年轻,只有四十三岁,但是既然身为村支书,在村里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所以王钦很重视此次会面,很认真很用心,跟王支书解读自己的劳务输出计划。
大王庄村作为乡政府所在地,在乡里乃至老百姓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关键是这里的百姓和村官思想开放,不像穷乡僻壤的老百姓,不管你提出什么样的建议,第一句话就是:啥玩意?净瞎整!那不是败家么!
也就是说他们思维上是自我封闭状态,根本无法接受任何新观念新办法新事物。
大清早亡了!但是闭关锁国的理念,深深植根在绝大多数人骨子里,他们排斥一切外来信息。
不只是村民如此,当年的范在淑,听到王钦要茄子炒尖椒:那玩儿意能炒一起去?胡闹么!
曾经作为大宋陪都的元成县,之所以沦落到全国贫困县。恰恰是思维模式固化,排斥一切外来的、新鲜的、开创性的思想乃至事务!
而王钦工作重点就在于此啊:“组团劳务输出的前提是我们的劳动力,不能单纯的只是付出体力,还要输出技术。”
“那种只凭一把子力气,就出去讨生活的时代过去了。我希望大家都能学点技术,将来在外面赚钱的时候,也能赚多点不是?”
嘘!赵晓华已经忘记了吸烟,被燃烧殆尽的烟头烫了一下,可是他根本不在乎那一点痛。
当初不得不伺候王钦,说实话还是有抵触情绪的,否则轮不到党委办主任给王乡长倒水。
别管当初兰乡长是不是收了钱办事,最少没让他待业在家,小赵就对兰乡长感恩呢。
但是真正跟在王钦身边,赵晓华才发现,兰乡长跟王乡长之间的差距,就像是大王庄村跟元成县的差距,也许更大!
刚刚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赵晓华自然不甘心,做一辈子通信员,都没有钱没有资本追求女生。
但是通信员想要再进一步,难度就像是赶着毛驴车追赶火车,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偏偏王乡长来了以后,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让他有了一线希望,可以追求更高的人生。
王红民点点点头:“您说的对,我完全赞同您的说法,我也曾经出去打过工,那时候全凭一把子力气。给人家又是搬砖又是干嘛的,挣的都是辛苦钱。”
“您瞧瞧那些大工日薪,是我日薪的好几倍,根本就比不了。我希望我的村民走出去之后,不再是凭力气赚钱,而是凭技术赚钱。”
眼前年轻的村支书让王钦刮目相看,有了出外打工的经历就是不一样,眼界开阔思想进步。
没错!四十三岁的村支书,在元成县乡村,绝对算得上是年富力强,多少村支书都六十岁还占着位子呢。
也正是这些“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思维模式跟不上时代,开拓进取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像王红民这样年轻的村支书,那可是宝贝呢!王钦诚意满满:“的确是,我和您想的就是一样的,我不想我们的农民力气不值钱。”
“我希望他们学点基础的瓦工电工,修理工之类的。走出去之后,能拿到技术工人的基本工资。”
只要学点瓦工或者电工木工技术,到工地上就能赚大工的钱,跟小工待遇相比,差距太大了。
王红民双手抱拳:“王乡长,您和别人不一样,您确确实实在干实事儿,在为老百姓着想。”
“这件事不管干成干不成,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您放心,我一定支持您的工作。”不再是凭力气赚钱,而是凭技术赚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