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去做上门女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大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份,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来临了,朱元璋经过反复斟酌,任命了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蹈等人为主考官,经过三个月的廷试,共计录取了五十一名进士!

  可是榜文公布之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录取的这五十一名进士,竟然全都是南方人,北方考生一个也没有!

  这下北方考生们不干了,于是联名上疏,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等人营私舞弊,偏袒南方考生!

  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复查考生们的试卷,是否有徇私舞弊之事!

  四月末,复查结果出来了,却让朱元璋瞠目结舌,这次考试非常公正,录取的五十一人南方考生,的确是成绩优秀,没有任何问题!

  换而言之,北方考生中的第一名,连南方考生的第五十一名都不及,故而一个都没录取!

  这也不奇怪,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北方出将、南方出相的传统,在读书做学问上面,南方人的确略胜一筹!

  南方又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文教昌盛,故而优秀学子不断涌现!

  北方刚刚经历了元末混战,地方残破,民生疾苦,人们连饭都吃不饱,那有心思读书呢!

  两相比较之下,北方人自然考不过南方人了!

  问题是,一个北方考生都不录取,北方人心能服吗,人心不服的话,又如何安定天下呢?

  要知道,大元灭亡之后,其残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秣兵历马、积蓄力量,时刻准备卷土重来,恢复大元帝国的荣耀!

  如果北方人对大明朝廷不满,转而投靠了蒙古人,朱元璋的皇位恐怕就坐不稳了。

  在帝王的眼中,没有公正,只有利害,朱元璋当即下旨,追定主考官-刘三吾为蓝玉余党,以老戍边,白信蹈﹑张信等考官被凌迟处死,陈䢿(状元),刘谔(榜眼)﹑宋琮(探花)也遭遣戍,其余南方进士一律罢黜,受牵连者不下千人!

  六月份,朱元璋亲自策问,重新取录了六十一名进士,而且全部是北方考生,故而称之为北榜,而之前那次考试,则被称为南榜,这就是大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榜事件了!

  可以说,朱元璋是用无辜考官、考生的鲜血,拉拢了北方人心,进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问题是,南北榜的事件解决了,南北考生的事情却没有解决!

  以后还要开科取士,如果公平考试的话,北方人还是考不过南方人,久而久之呢,必然会引发南、北之间的矛盾!

  这个问题,朱元璋没能解决,因为南北榜事件的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朱元璋就搬家去了紫金山-孝陵,驾崩了!

  (阎王爷让你搬家,谁又能不搬呢?)

  直到明仁宗时期,大学士杨士奇才制定了解决办法,就是科举考试之时,在考卷上标明南、北字样,而后按照区域录取考生,其中南六,北四!

  也就是说,国家录取一百名进士,其中南方六十人,北方四十人!

  那怕南方第六十一名考生的成绩,远远高过北方第一名考生,也要淘汰前者,录取后者,从而达成南北区域平衡!

  到了景泰五年,为了照顾偏辟的西南地区,进一步对科举名额进行了规划,分成了南、北、中三卷,比例为55:35:10!

  南卷:包含浙江、江西、福建,湖广,以及应天府,苏州府等地!

  北卷:包含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以及北直隶各府!

  中卷:包含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滁州等地!

  (凤阳是朱元璋老家,也是大明王朝的中都城,故而特殊照顾一下。)

  这种分区录取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了内部政治关系,进而维护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e生,故而称之为北榜,而之前那次考试,则被称为南榜,这就是大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南北榜事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