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充军发配了?第1/3段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地,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扼守咽喉要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样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进入陕西的移民,全都集结在这里,大约有三十万众!
之前朝廷为了防止民变,强行从北直隶地区迁移了百万灾民,可抵达陕西者仅有十分之三,余者不是饿死、累死、病死,就是中途逃亡而去了。
可以说,凡是能走到陕西的,都是意志坚强的幸运儿!
可惜的是,迎接这些幸运儿的,却是巨大的不幸!
九月十二日,朝廷突然颁布了一道政令:‘抵达陕西之移民,悉数迁往各卫所安置,强壮者为国戍边,老弱者发给耕牛、农具、种子,开垦荒田,自给自足,安居乐业可矣!’
简单点说,这三十多万移民,全都被充军发配了,薛羽等人也在其中!
之前朝廷承诺过,灾民们到了陕西之后,每人发给十亩良田、十两银子,每户还给一头耕牛,三年之内不收一切赋税等等,用这些优惠条件,吸引灾民们前往陕西!
问题是,陕西地瘠民贫、财力吃紧,根本没能力兑现这些承诺的!
数十万灾民又涌进来了,不安置也不行,这可怎么办呢?
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陕西的官员们开动脑筋,很快商议出一个好办法:充军!
因为地处西北,与周围的游牧民族战事频繁,朝廷在陕西境内设置了大量卫所,下辖军户若干,军户们世代当兵,为国家镇守边陲!
可是军户的社会地位极低,加之屯田侵占、粮饷克扣、军官欺凌等原因,致使军户大量逃亡!
如今陕西境内的卫所,好点的十存四五,差点的十存二三,甚至出现了一个百户所中,军户全部逃亡,只剩下一个百户官的情况!
随着军户大量逃亡,西北边防自然变的薄弱了,驻扎在河套、青海地区的蒙古部落见有机可乘,不时派小股骑兵进行骚扰,杀戮百姓,劫掠财物,致使西北地区狼烟不断,大明朝廷为此也是伤透了脑筋!
陕西官员们的办法就是,把这三十万灾民变成军户,充实到各地的卫所中,以补兵员之不足!
这样既解决了安置问题,又加强了西北边防,可谓一举两得!
奏折送到朝廷上,立刻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批准,还通令嘉奖了陕西的官员们一番,认为他们的办法很好,值得其他各省学习!
于是乎,问题解决了,皇帝放心了,官员们高兴了,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灾民们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了!
灾民们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走到了陕西,承诺好的土地、耕牛、银子没有了不说,还要去当军户!
大明朝的军户,可是出了名的苦累、贫寒,生活情况之糟糕,比普通的民户还要不如呢!
而且一旦成为军户,子孙世代都是军户,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样的事情,傻子才愿意呢!
因此上,已经抵达潼关的灾民们,又纷纷的开始逃亡了,有的调头返回直隶老家,有的干脆钻进了深山,他们宁可去做没名没分的黑户,也不做永无出头之日的军户!
有逃亡,自然就有抓捕了。
陕西官员们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故而把移民们集中到潼关附近,利用地势将其困住,并在周围布下了重兵,封锁了交通要道,抓住逃亡者,一律正法!
即便如此,移民们仍是成群结队的逃亡,就连胡大锤和他的同伴们,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带着黄金逃之夭夭了。
临走之前,他们邀请薛羽一起逃跑,却被后者婉言谢绝了。
因为薛羽深深的知道,未来是一个乱世,要想在乱世中生存,当兵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何况历史上不少开国君主,就是从小兵干起的。
比如北齐开创者高欢,一开始是个巡城的士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