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假设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有些人这不吃那不吃,严格按照配方标准进食,规定作息,参加运动。哪怕馋的要死,也能以意志管住自己。希望多活一些时间。纳闷的是这种克制住了正常需求,不仅三餐粗粮,还控制住了很多其他欲望,那么,多出来的那些生命意义何在?

  有的人会认为少活几年是吃了大亏,有的人觉得是一种解脱。既然人生中所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最终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在失去时坦然体面的告别不好吗?

  蒲素所认识的人里,不少他认为的好人都走的很早。我们有句老话:“好人不长命,祸害……”他想过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这样?虽然他不信那种神神道道,但是看起来好像是这样哎。

  不得不说,如果按照这种思路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好人会被提前接到另一个更好的地方去。而坏人却要承受长久的人世间折磨。”

  到底是不是这样,只有他自己经历了才有答案。

  这段时间很多国家在发钱,通过这个现象蒲素又做了反思。这方面的反思还是在儿子身上。他之前对儿子的所谓不务正业很是不满,去年回来趁着酒劲说了一些很不中听的话,其中就有浓浓的职业歧视味道。

  其实想想,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反应一些国外穷人的生活,会产生:“这还是穷人吗?”类似的疑惑。只要愿意工作,哪怕水管工和清洁工,差不多也有楼上楼下的房子,开着车子进出,冰箱打开大桶牛奶当水喝。

  哪怕同为东亚的日本,一个清洁工也足够过上体面的生活,和所谓白领的收入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人家是默认社会阶层里精英是少数,大多数人就是普通人,只要把普通人做好日子也不坏。

  不记得哪一期圆桌派里有一期“佛系”就有讲过,我们这边人人想发财。这个人人想发财的背后,实在是发人深省。这个圆桌派,当时在深圳要找拍摄地点,就是每一期做节目的时候的拍摄场地,当时考虑过蒲素在那边的一个地方,算起来还有点渊源。

  那一期真是太精彩了,谈到了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观,适合再看一遍。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努力你会非常的惨。其实很多人所谓的“想发财”并不是想高人一等,能怎么样去欺男霸女为所欲为,而是他们很清楚,如果没有财,自己会遭遇到什么,十有八九会被人踩在脚底。

  但是在美国,即使你只是想做一个普通人,你依然可以有自己的房子。社会状况的不同,取决了我们年轻人的佛系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但是真的有必要所有人都变成儒系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社会所有人都这么想,社会就会崩溃了。我想,一个好的社会,就是给佛系的普通人以空间,这也是有些人想去探寻的一条路。梁文道:说不定中国将来也会出现草食男草食女。丰子恺:李叔同人生欲极强。衣食住行、美与艺术、真相。

  在一些地方,所谓“成功”是特例,不成功才是常态,在那边大家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人人都是人尖儿,这事可能吗?而有些地方,在一定的阶段,或者一定的范围只能是“必须成功”。不成功你就会非常惨!所以这样才显得佛系变成了一个奇特现象。就在二十多年前,我们还在赞美一些工作和职业,而现在那些职业无一例外成了大人训斥孩子时的具体标靶:“你要是这样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只能去XXX……”

  有些人自发的产生清心寡欲,低欲望的状态,难道不好吗?难道人人都要像打了鸡血一般灌着成功学鸡汤去拼命才算积极的人生?实际上到头来,折腾了一场,大多数还是会失败,撞的鼻青脸肿,那是一个必然结果。

  大胆假设,以后如果大幅提高那些职业的薪金待遇能够成为整体共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真的进入了一个全面小康社会。

  蒲素的儿子现在生活的地方,至少目前来看没有后顾之忧。其实儿子的想法,和他活了半辈子才悟出来的没啥本质区别。但是他就隐隐不能接受,一有机会就要表达反对的态度,其实说明了他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固有的一个错误的思考模式。

  显然,出淤泥而不染的只有荷花。

  在儿子眼里,还不知道是怎么看他的,他也不想知道,或许是害怕知道。小孩子现在情商都很高,问起来都很会说话。或许,也只是在维护他父亲的那点自尊心。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