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开什么玩笑啊?养猪场又不是运输队,哪有给人送猪苗的道理?

  今天是情况特殊,领导说要考察市场,他才和供销社长坐着车过来的呢。不然他们才不会下乡。就是学养殖技术,也是各个公社派人去县城养猪场现场学习呀。

  田蓝扯着嗓子喊:“咱们大队总共多少户人啊?73户还是84户来着,如果一家养两头猪。哎呀,科长,你们养猪场的猪苗会不会不够用啊?那可得150多头往上跑呢。”

  供销科长对数字更敏感,抢在技术员前面发了话:“好,这个运送猪苗的问题,假如达到150头以上,我们就负责运输过来。要是养猪的人太少,我们也不能跑空车呀,现在车子都很紧张的。”

  小云她妈眉开眼笑:“150头算啥呀?咱们大队肯定没问题。别说两头,三头猪我都想养。我都计划好了,自留地都种上菜,专门养猪。”

  至于她自家吃的菜,那不还有院子吗?农村地方大,赵家沟家家户户都圈了小院。院前几分地,种上几茬菜,就净净够一家人吃了。现在日子过得好,不用瓜菜半年粮,吃的菜自然也就少了。

  她旁边好几个人都点头附和。

  开过年来,大队书记去公社开了会,宣布了县里的新决定。

  现在国家鼓励饲养家禽家畜,政府都说了,养猪是发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路,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有他们打头阵,周围本来只打算养一头猪的社员也心动了。

  这可是县城养猪场的猪苗!

  因为赵家沟距离县城远,以前大家养猪都要碰运气。赶上谁家老母猪下了猪苗,快快过去预定,去晚了的话,说不定就捞不上猪苗了。

  这乡下老母猪生出来的猪苗,品质能和县城的养猪场的一样吗?人家那是专业的,科学养猪。

  现在,大养猪场都把猪苗送到你家门口了,你还不赶紧捞?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于是你两头我三头,大家拉呱嘴巴的功夫,居然定下了整整200头猪苗。

  眼下猪苗差不多1块5一斤,刚断奶的小猪重量在15斤上下。两头小猪崽就是45块钱,三头起码得六七十块。

  如果放在以前,这么多猪苗,赵家沟还真消化不掉。最基本的,让大家伙儿一下子掏出好几十块钱买猪苗,他们也没钱啊。

  但现在不一样,沾酿酒和制糖的光,家家户户手上都有了活钱,马上就能拿出钞票给养猪场的人。

  供销科长快乐死了,原本压在心头的巨石瞬间松弛下来。

  唉呀,知青走了也不怕,只要社员们愿意养猪,他们的猪苗就不愁没销路。

  科长个子不高,被人围在中间,瞬间就淹没在群众当中。他跳上了大石头,扯着嗓子招呼:“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放心,我们养猪场一直很注重猪苗的工作,一定会让大家都捞到满意的猪苗。在这边排队,今天定下来,明天我们就能送货。”

  周技术员却急了,立刻抬高嗓门反对:“不行,不能现在就送。天冷,小猪受不住冻,到时候要生病就完蛋了。”

  供销科长不防被自己人当场拆台,又不好当着大家的面对技术圆吹胡子瞪眼睛,只能捏着鼻子道:“这是个问题,要不这样吧,大家捞了猪苗,都放到大棚里去养。那儿暖和,小猪不会冻坏了。”

  田蓝第一个反对:“不行,大棚养猪我们也是第1次做,没经验。要是养不好,把大家的猪苗都祸害掉了,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开啥玩笑啊?他们的大棚是用来种菜的。10亩地的大棚,他们还指望种出个万元户来呢。

  陈立恒帮忙支招:“要不这样吧,我们先订货。每个人交10块钱的订金。等到3月中旬,天真的暖和了,你们再把猪苗送过来。到时候还是按照重量重新算价钱。你们看可以吗?”

  供销科长虽然遗憾不能立刻将猪苗卖出去,但他也清楚这是最恰当的方法。

  他强调道:“既然是已经定给你们的猪苗,那就归你们了,相当于你们买了之后放在我们养猪场寄养的。如果你们后面改了主意不买猪苗了,那定金肯定不能退。不然我们早就可以卖给其他人了。”

  赵家沟的社员也提要求:“那定给我们就是我们的了。要是到时候给不了猪苗,得双倍退回我们的定金。”

  这话也在理,供销科长点头同意。

  双方约好了,便签字画押,写下了契约。

  大队书记直到有人上大队部拿红泥印子,才知道养猪场送猪下乡的事。

  他赶紧拿上自己平常都舍不得吃的过滤嘴香烟,跑过去招呼贵客。

  供销科长谢过了他的烟,笑着赞扬他:“还是你们大队日子过得好啊,家家户户都舍得养猪。”

  大队书记谦虚了一回:“都是国家政策好,社员们才有养猪的积极性。”

  双方你来我往套了几句,供销科长看技术员已经开始现场教学如何调配猪饲料,也赶紧完成自己的任务,跟大队书记打听:“听说知青们都回城了?那现在是不是好多事都没人做了?”

  “可不是嘛!”大队书记拍腿,颇为忧愁,“先前我们大队的赤脚医生和小学老师都是知青。结果去年开过年全跑光了,我们只好问公社要老师。”

  供销科长心念微动,又追着问其他大队的情况。

  赵书记直言不讳:“都一样,人家本来就是城里娃娃,下乡历练过了,早该回去了。现在留下的,10个里面还不到一个。”

  科长同志站不住了。

  情况很危险啊,果然养猪的主力军瞬间减员。

  他和大队书记又闲聊了几句,便赶紧招呼技术员:“走了走了,我们去其他大队看看。”

  赵家沟的社员瞬间紧张,好几个人都强调:“定给我们的猪,千万不能让给其他人啊。”

  科长挥挥手,嘴里喊着:“一定一定,绝对给你们留着。”

  就照赵家沟的规矩办,现在就把猪苗定下去,收好定金。这样才不怕他们反悔,到时候不愿意养猪。

  货车开走了,社员们却没有散开。

  原本应该回去收拾自家自留地准备晚饭的人,个个都兴致勃勃地看着大棚里的小猪。

  刚断奶的小猪崽长得真是粉粉嫩嫩,一个个小肚子吃的圆滚滚的,看着真喜人。

  有人跟田蓝打听:“这喂猪的饲料怎么弄啊?刚才技术员说的我没记下来。”

  田蓝干脆现场教学:“技术员说了,咱们以前养猪都太粗放,10斤草料喂给猪,真正能给多长肉的有一斤就不错了。饲料得经过专门的处理,猪吃了才长肉。”

  她抬头看天色,话音一转,“这个不着急,等猪仔捞来了,咱们再慢慢说。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刚好我们有事情想和大家伙儿说说。”

  大队书记磕了磕烟灰,接了话头:“有啥事儿你们就说吧。”

  他以前真是看走眼了,从来没发现知青里也有卧虎藏龙的角色。他原本还以为厉害的知青早想办法跑回城了,结果事实证明,留下来的那叫个啥?沧海遗珠。对,就是这么个词。

  田蓝也不兜圈子了:“是这么回事,这趟我们去县城说了几个事儿。一个是县医院每天要300斤糖,一个是酒厂给我们联系了县里的粮站,以后应该不愁玉米芯和高粱壳子。但东西有了,问题来了,我们人手不够。”

  围了一大圈的社员们都跟着点头。

  这事儿他们知道,之前因为少人推磨盘的事,知青们着急上火的很。

  “一个是我们要建个风力磨坊,专门加工原料。这得有人出来盖。”

  陈立恒在边上补充:“我算过了,差不多要10个人干上三天。”

  立刻有人喊:“算我一个成不?管饭就行。”

  周围发出哄笑声。

  如果让大家选择,肯定人人愿意帮人盖房子,而不是下田干活。起码前者能捞顿好吃的呀。

  况且知青点是普通的。如果你们后面改了主意不买猪苗了,那定金肯定不能退。不然我们早就可以卖给其他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