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除了这两台电视机之外呢,其他学生做出来的电视机是不是有同样的作用?”

  陈立恒摇头:“现在还不知道,我们没有机器,是纯手工组装电视机,速度比较慢。其他人还没做出电视机来。”

  田蓝催促道:“那动作快点,实在不行的话,咱们想办法弄条生产线过来。”

  说到这事儿,她又有点人心不足蛇吞象,遗憾开外挂的是电视机,输送的也只是知识了。

  如果能够像上个世界那样,通过黄挎包作为媒介,将被闲置浪费的生产线转道现在来用那该多好。

  她可记得清清楚楚,80年代,我国花巨资引进了不少生产线,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其中派上用场的却不多,好些生产线引进过来之后就闲置落灰,最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如果能把这些全都挪到现在用,那才叫外挂中的外挂呢。

  陈立恒听她遗憾的语气,安慰她道:“已经很好了,今天我在电视机里听了课,以前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就得到解决了。虽然现在的情况,那个问题解决了,我好像也不能做什么。但我觉得特别舒心,一下子放下了个重担。”

  田蓝知道这人骨子里头流着军队的血,因为上辈子后半程的人生都跟军工打交道,到现在,他还琢磨着要如何让军工业更上一层楼。

  她拍拍他的后背,安慰他道:“没事儿,等咱们高考以后,你就能继续做你想做的事了。”

  其实说到底,他俩都更加喜欢技术。不过条件限制,需要他们从事行政工作时,他们也得顶上。

  陈立恒笑道:“现在也挺好的,看到赵家沟的地都耕了,庄稼也种下去了。家家户户捞了小猪苗,好些人都穿了新衣服,我就觉得,咱们没白干。”

  农村条件有限,好多东西都买不到。大家生活水平也只能体现在吃和穿上,旧年想盖新房子,都愁没砖头和水泥。

  陈立恒又有些着急:“一直都说想弄水泥厂呢,结果到现在也没动工。”

  田蓝追问了一句:“你上次说的吴师傅的那个朋友,水泥厂的,还没过来吗?”

  “甭提了,要动身的时候生了场病,又是咳嗽又是发烧,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到现在人还没缓过来呢。”

  田蓝十分笃定:“那我估计他很快就会动身。”

  因为他缺钱啊。

  这个时代退休工人虽然医疗费由厂里报销。但人生病了得补充营养吧,吃啥不需要花钱呢?生病得有人照顾吧,照顾他的人就不好出去挣钱,又是一笔损失。

  陈立恒点头:“但愿吧,早点过来,也有人牵头干这事儿。”

  他现在实在是分身乏术啊,要做的事太多。

  两人絮叨了半天,最后抱着一块儿沉沉地坠入了梦乡。

  不能再耽搁了,明天还有事要做呢。

  宋清远结婚,陈立恒还要去帮忙接亲,他们起码得空出一天的时间。

  人一忙起来,日子就过得飞快。

  转眼就到了宋清远结婚的当天。

  田蓝经过几次练手,好歹将天鹅做的没让人一眼瞧过去就喊一声大肥鸭,那个牡丹花也红的红绿的绿,不说雍容华贵吧,起码看上去就是漂亮的花。

  本地人见过画糖画,那是平面的,不管多栩栩如生,也是扁扁的一块。还有人瞧过吹糖人,那个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中间有个空空的管。不管做得多像,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糖做的。

  但他们今天看到的糖不一样啊,天鹅就不说了,做的再真,人家也知道是假的。

  牡丹花才叫惊人呢,好些人一眼瞧过去,还夸奖新郎有心了,到底上哪儿找来的牡丹花?这花娇贵着呢,本地根本看不到。

  后来宋清远得意地跟大家解释,众人才大吃一惊,原来这是用糖做出来的花。真有兴致,做的还这么像。

  然而接下来事,大家就更惊讶了。

  有人瞧见盘子里摆着西红柿,正奇怪这个季节西红柿都上市了?随手抓起来咬了一口,立刻惊呼出声:“这也是假的呀?”

  众人循声看过去,顿时乐了,可不是假的吗?依然是用糖做的。

  而且这个西红柿有意思了,最外面一层是硬糖,色泽鲜红,再往里面去却是软糖,咬在嘴里面面的,最里面一层又变成了糖浆,酸酸甜甜,还真带着西红柿的味道。

  大家都跟看西洋景似的,全都盯着那西红柿看。还有人夸奖宋清远:“你们家今天这婚礼办的可真得劲,太有面子了。”

  现在还没上宴席呢,光凭这几个糖玩意儿,就足够让大家开了眼。

  新郎官眉飞色舞,一个劲儿地客气,还拿彩虹糖给众人吃。因为知青点的成品糖销售渠道主要是供销社,县城的人还真少见彩虹糖,少不得又夸了一波。

  待到大家坐在宴席上,新郎官的长辈往各个桌子上分发给每位客人的回礼,那一罐子粉色的爱心糖又得到了大家众口一致的夸奖。

  大气,真大气,处处都透着用心的大气。

  平心而论,所谓人以群分,以宋清远和他老婆的生活圈子,被邀请来参加婚礼的人,家庭条件普遍都不错。他们也不至于缺一口糖吃。

  只是,供销社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能跟这种糖比吗?瞧瞧这糖果精致的,做成了桃心的样子,还装在玻璃瓶里面呢,一看就是要卖到大城市的大商店的好货。一般人没门路估计都买不到。

  结果宋家一出手就是每人一罐子,那不叫大气叫什么?这才是体面人的做派。

  喜宴开席,热菜陆续端上桌,七个碗八个碟的,硬菜真舍得下料。什么香肠什么腊肉,什么虎皮蛋红烧肉,每一份都装的满满,让人伸出筷子都毫无心理负担。

  最让宾客们惊喜的是桌上的时鲜菜。春天吃上空心菜就已经够神奇的了,桌上居然还有茄子烧咸鱼和西红柿蛋汤。

  正常情况下,大家青睐的肯定是鱼和鸡蛋。但此时此刻,菜一上桌,所有人的筷子都伸向了茄子和西红柿。

  这两样菜放在眼下,不仅仅是贵的问题,是你想买都未必能买到货。因为太少了,听说那个赵家沟大队总共就种了10亩菜,几个工厂长期在那边定点要货。剩下的部分,他们大队和公社自己分都不够,哪里还轮得到外人?

  宋家能把这两道菜端上喜宴,可见真是费了不少心思。

  还有人趁机表达对新娘家属的羡慕:“你们亲家可真是看重你们女儿,不然,谁会费这么多心神,方方面面都做得这么漂亮。”

  宋家爹妈受之有愧,只能打哈哈,强调他们对儿媳妇无比满意。

  事实上,他们是替人受了夸奖。不管是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糖,还是桌上的菜,都不是他们张罗的呀,全靠儿子的朋友了。

  他们本来以为回不了城的知青个个都灰头土脸,因为他们滞留农村是家庭条件和个人能力的双重失败。

  可现在他们看见那几个神采奕奕的年轻人,又觉得农村也许没那么可怕。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过得滋润。

  听说他们知青点现在已经有好几个作坊,他们公社家家点火,户户熬糖,社员每个月挣到手的钱都要赶上城里的工人了。

  以前他们分到了部票也没钱买布做衣服,现在他们不票不够用,都愿意花大价钱淘换别人的布票或者买不要票的的确凉了。

  那几个年轻人中,年纪最大的那个里面不就穿着的确娘的衬衫吗,看着真精神。

  宋家爹妈在心里感慨了一回,特地邀请人上新婚夫妻家人这一桌,以示亲近。

  宋清远和何秀莲这对小两口,也专门过来向他们敬酒,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尤其是何秀莲,妇产科工作忙,向来是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婚礼她基本没插手,全靠旁人帮忙张罗。

  本来她想的是自己都没动手做,简陋点她也认了。没想到这场婚礼不仅不潦草,反而处处充满惊喜,全靠他们费心思了。尤其是那一捧花,她特别喜欢。

  田蓝笑眯眯的:“你喜欢就好。”

  何秀莲还跟她打听:“你们那儿都有哪些这种糖果呀?我们医院有个护士下个月也要结婚了,看了我们的婚礼特别感兴趣,也想要。”

  田蓝立刻乐开怀,当场打包票:“没问题,她想要什么样的糖果,到时候我们给他们做。”

  现在食品厂也潦草,因为供不应求,所以产品走朴实无华路线,缺得补充营养吧,吃啥不需要花钱呢?生病得有人照顾吧,照顾他的人就不好出去挣钱,又是一笔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