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杨迁第3/4段
不到长安,绝不回头。
除了杨迁,其他人没有留下姓名,几十个年轻人,葬身流沙,尸骨无存。
他们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商人感佩不已,托人把万言书送回长安。
最后,这封血书终于送到了天下至尊的手中,杨迁的心愿在他死后达成了。
那时郑景已经位列宰相,他下令将万言书公布天下,举世震惊。
杨迁的名字很快传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朝中大臣各抒己见,民间百姓也议论纷纷,朝野内外群情激愤,请求皇帝出兵收复故土。
可惜已经太迟了。
北戎壮大,中原王朝矛盾重重,内忧外患,根本无力发动远征。
大臣们踊跃上疏,看似在讨论出兵之事,其实不过是借着杨迁的事互相抨击谩骂,排除异己。
郑景无可奈何,劝小皇帝追封杨迁等人为义士,颁布了一篇鼓舞人心的诏书,出兵收复河西以北故土的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又过了几年,北戎挥师向东,大魏覆灭,国破家亡,尸横遍野。
……
此时,高昌。
瑶英微笑着凝视眼前英气勃勃的杨迁,心中感慨万千。
她敢来高昌,绝不只是来碰碰运气。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当山河破碎之时,永远不缺朱氏先祖、谢无量、杨迁这样的英雄,他们以拯救万民苍生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勇往直前。
刚到高昌的时候,她打听杨迁的为人,结果让她哭笑不得:杨迁少年意气,斗鸡猎鹰,流连风月,一事无成,是远近闻名的纨绔。
瑶英不禁怀疑:会不会只是同名?又或者书中那个最后葬身流沙的枯骨另有其人?
她让老齐发帖请来的豪族是经过慎重考虑挑选出来的,当她说要请杨迁来时,老齐坚决反对:“公主,杨迁年轻,莽撞冲动,而且整日无所事事,这样的人不值得深交。某听说他前些天因为一个舞伎和人争风吃醋,还顶撞族老,被族老训斥了一顿。”
瑶英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先见见杨迁再说,毕竟同名同姓、年纪对得上,又刚好是河西望族子弟的人只有他一个。
不管怎么说,那具枯骨必定和杨迁有关系。
见到人以后,瑶英确定自己没找错人。
豪族中的中年人都是一口别扭的口音,有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忘了乡音,最年轻的杨迁却能说一口地道的河西官话,他就是那具葬身流沙、依然向东的枯骨。
瑶英当时就笑了。
杨迁一开口就暴露了他的所有心思,居然还故意挑衅她,试探她,现在又跟踪她,想查清她的底细。
殊不知,她已经认定他会和自己合作。
因为他无时不刻不盼望着早日和中原王朝恢复联系。
杨迁和瑶英对质,本想吓她一吓,她却只是微笑不语,镇定从容,他到底年轻,沉不住气,冷笑一声,道:“文昭公主大祸临头,死期将至,还在此优哉游哉,杨某佩服!”
瑶英轻笑:“杨公子此话何解?”
杨迁傲慢地道:“文昭公主以为你今天见的那些人都值得信任吗?我实话告诉文昭公主,他们这头和你指天发誓,说他们心向长安,盼望东归,哭得像死了老娘一样,还发誓不会把你的身份说出去,其实个个一肚子坏水,说不定已经有人去王宫告发你了。”
瑶英脸色微变,问:“那杨公子觉得我该怎么做呢?”
杨迁下巴抬得更高,道:“我祖籍河西,祖辈都是河西名将,我祖父曾任河西都指挥使,临终之前嘱咐我不忘故国,既然大魏已经一统中原,我杨氏一族自当效忠大魏,你是大魏公主,流落到了高昌,孤苦无依,我身为杨家儿郎,理应照拂公; 又过了几年,北戎挥师向东,大魏覆灭,国破家亡,尸横遍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