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明江山永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江阴城外巨大的动静,第一时间便引起城头守军的警惕。

  “怕是建奴又有援军来了。”阎应元站立城头,举目远眺之下,只见敌营方向篝火通明,喧闹不绝,也只能暗自皱眉。

  先是越其杰奉王诏而来,直接任命了他为县令,接管江阴城防。

  后又是东厂提督太监李国辅,再次携带王诏,重申镇守江阴的意义。

  阎应元之前只是江阴的典吏,典吏在县衙就是一个小吏,而且半年前,他就已经去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任命,阎应元既惊喜,也深感责任重大,好在他在江阴任职数年,人脉名声都还在。

  尤其是在国破家亡之际,阎应元、与之前接任他典吏一职的陈明遇,还有训导冯厚敦,以及县衙的一众衙役,无不是热血报国之士。

  但也没有因为时局艰难而退缩,反而人人迎难而上,誓要与江阴城共存亡。

  “阎大人,城外是不是又有建奴人马来了?”坐镇城内忙了一天的县丞冯厚敦,终于把城中的粮食,大部分囤积了起来。

  这会他甚至饭都没吃,便一路奔上了城头。

  “老冯,你我就不要大人,大人了。”阎应元摆手一笑,目光炯炯的看着冯厚敦,皱眉问道:“是不是忙了一整天,饭都没顾上吃?”

  “不饿,这不总算忙完了。”冯厚敦是秀才出身,学问肯定是有的,但考了多次举人,却一直未能高中,无奈之下,为了生活,便在江阴县衙担任了训导这么一个小吏。

  训导主要是负责教学,相当于老师,或者教育局的干部。

  “来人啊,给冯大人拿点吃的来。”阎应元扬声吩咐了亲兵一句,继续问道:“人口和粮食有多少?够我们坚守多久?”

  “城中十万百姓,粮食够所有人吃三个月,不过战事损耗大,后期不一定能够管饱。”

  冯厚敦白皙的脸上,有些讪讪之色,江宁府南京城都没有守住半个月,扬州府史可法也只守了不足十天。

  江阴一座县城,竟然想要坚守三个月,这话要是传出去,只怕天下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笑话。

  “好,就三个月,我阎应元以一己之力,能够率领江阴军民,镇守三个月,虽死无憾。”阎应元却是信心十足,豪气干云的拍了拍冯厚敦的肩膀。

  “能够与冯兄,陈兄并肩作战,这是我的荣幸啊。”

  “哈哈……也是我的荣幸。”只见陈明遇这会领着一队士卒,举着火把登阶梯而来。

  “陈守备,这个时候,你们过来了?”阎应元深炯的目光,注视着陈明遇。

  “阎大人,我是来报喜的。”陈明遇见状,连忙拱手,侧身站到了一旁,笑道:“这位是锦衣卫千户宋千户,奉吴王殿下前来的。”

  “阎大人,在下锦衣卫千户宋和,奉吴王殿下知会你一声,准备三万将士的晚餐,一个时辰之后,吴王殿下要率军入城吃饭。”

  宋和正是从城外赶来的,目的就是通报消息,以免城头守军,引起恐慌与不必要的麻烦。

  “对了,城外的清军,已经被吴王殿下迫降,敌军大将李化鲸已经归顺吴王帐下……”

  宋和带来的这一连串消息,让阎应元和冯厚敦二人,以及城墙上的听到消息的军民,无不是喜形于色。

  “吴王殿下来了?真是太好了……”

  “哈哈……真是天不亡我江阴啊。”

  “冯县丞,快,立即准备晚饭,在东门外,不在城墙之上,点燃篝火,欢迎吴王殿下入城。”

  一贯冷静的阎应元,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可见这个消息,对于眼下的江阴百姓来说,是一个多大的鼓舞。

  “对,对,我这就去安排。”冯厚敦也是连连点头,以至于忙的他连饭又没吃上一口,便又匆匆而去。

  “老冯,你慢点,记住了,是三万人马口粮,最好准备一些肉菜。”陈明遇看着奔跑着下城的冯厚敦,连忙驱步走到城墙边上嘱咐道。

  “放心,一定让吴王殿下,与我大明将士吃好。”冯厚敦回头应了一句,今日刚刚统计完粮食,现在他手中资源丰富,暂时倒也不愁吃食。

  “宋千户,殿下手中有三万大军?”激动过后,冷静下来的阎应元,有些迟疑的问了句。

  第一次越其杰过来传令时,阎应元记得越其杰可是说了,吴王朱连璧手中只有三五千人马。

  前日李国辅来的时候,声色也很低调,显然局势并不乐观。

  “阎大人不用怀疑,前天夜里,我们偷袭了常州emsp;“冯县丞,快,立即准备晚饭,在东门外,不在城墙之上,点燃篝火,欢迎吴王殿下入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