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以江阴城为屏障第1/3段
热闹喧哗了大半夜的江阴城,在黎明时分终于安静了下来。
昨夜朱连璧率领数万大军入城,对于江阴的军民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尤其是朱连璧在城头鼓舞士气的那一幕,在数万军民的响应下,直接传遍全城。
当全城军民都歇息之后,朱连璧在东门城楼驻所内,正与众将商议着军情。
“李化鲸,本王说话算数,从现在起,你担任江阴镇总兵,留在江阴城中养伤。”
朱连璧锐利的目光,落在坐在下首的李化鲸身上,沉声道:“你部六千七百军士,任由你统率。”
“在你养伤期间,江阴城防和统兵之事,由阎大人暂且负责,你从旁协助即可。”
“卑职遵令。”李化鲸所部一万将士,有三千多将士,选择要离队返家。
朱连璧入城之后,当即安排冯厚敦,给这三千多士卒,分发了路上的口粮,并给所有人发放了三贯钱作为路费。
朱连璧对于这些士卒,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留下身上的甲胄兵器。
“阎应元,本王现在任命你为常州、苏州、松江三府巡按,兼任常州知府,江阴镇监军使。”
“冯厚敦,本王现在任命你为常州府通判,兼任江阴县令。”
“陈明遇,本王现在任命你为江阴镇副总兵,现在本王就把江阴交托给你们了。”
面对朱连璧的厚望,阎应元三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李化鲸有伤在身,也拱手一起表态道。
“请吴王殿下放心,城在人在,人亡城亡。”
“有决心就好,本王这里不兴如此大礼。”朱连璧一脸欣慰,继续说:“我这次带来三万石粮食,四千匹战马。”
“战马我给你们留下一千匹,作为战备使用,粮食给你们留下两万石。”
“加上李总兵的六千七百将士,只要你们众志成城,我相信你们可以创造奇迹。”
“我的的目的,是希望你们坚守江阴三个月,拖住南下建奴一部分主力,给本王争取时间,整顿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的人力、财力,以及兵力。”
“如今清廷建奴三十万大军聚集江宁府,首批南征大军十万出动,现在我们必须争分夺秒,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
“背靠长江、大海,扼守住苏州、松江、嘉兴三府,做好长期坚守,反抗的准备。”
住所内的李本深、曹绍中、李成林包括周通、宋庆等人,听完朱连璧的部署,无不是精神一震。
“请殿下放心,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一息尚存,江阴就丢不了。”阎应元目光炯炯,中气十足沉声而起。
对于他来说,现在已经不是报国,更是看到了大明的中兴,以及对朱连璧的知遇之恩,他也唯有誓死相报了。
“红日东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站在江阴城头,看着天边的朝阳,以及远处的浩渺长江,朱连璧不由朗声诵读出了,这首振奋国人的《少年中国说》。
“阎大人,李总兵……,江阴就拜托你们了,天亮之后,我将率军奔赴长洲城,咱们后会有期。”
天亮之后,朱连璧率领大军,撤出江阴城而去。
“恭送吴王殿下。”城头之上,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李化鲸众将,虔诚敬服的躬身一拜。
“驱逐建奴,中兴大明,我大明再出明君,何愁中兴无望?”阎应元感慨一声,对于接下来的坚守,充满了信心。
“阎大人说的是,吴王殿下文武双全,实乃中兴之主也。”想起今早朱连璧咏读的那首诗词,冯厚敦也是充满感慨。
短短半个月时间,他们三个江阴的小吏,已经坐火箭似得升官了。
阎应元出任三府巡抚,兼任常州知府,江阴镇监军使,品阶已经明确为文官正四品。
陈明遇升任副总兵,位列武官正四品,冯厚敦位列常州通判,文官正五品。
李化鲸出任江阴镇总兵,位列从二品武官头衔,但朱连璧却任命了阎应元为三府巡按,兼任江阴镇监军使。
虽然品阶没有李化鲸高,但武官受文官节制,这是大明朝廷常态,这就是朱连璧高明之处,阎应之后,朱连璧率领大军,撤出江阴城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