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获悉敌情部署拦截第1/2段
朱连壁率领前锋军骑,在十月十三日中午,抵达的绍兴府。
大军在城外扎营吃饭的时候,朱连壁领着赵彪、李大虎、赵世贵、刘本源几个,率领一队锦衣卫,径直进入绍兴城。
绍兴府知府吴承鸣,卫指挥使倪广成,因为早接到消息,虽然没敢出城迎接,但却还是率领府衙官吏,在知府衙门前列队迎候。
驻军绍兴府的李本深,这个时候并不在府城,而是去了诸暨,集结已经散落在各县安家落户的兵马去了。
吴承鸣和倪广成二人,都属于门荫入仕,算是沾了前人的光。
吴承鸣的爷爷吴时亮,曾担任过江西、广东多地的按察使和布政使,如今年近九十,依旧健在。
前些时日,朱连壁攻下杭州之时,吴时亮和一家十几口,包括吴承鸣在内,都被清军关在大牢之中。
缘由是吴时亮拒绝投降清廷,当时劝降的清军浙江布政使李率泰,也为吴时亮的忠诚不屈所钦佩,加上吴时亮名头大,为笼络江南士人。
李率泰这才没有杀他们全家,只是把他们一家关押在大牢。
也正是因为吴时亮一家这份忠心风骨,朱连壁在继位监国太子时,封赏了吴时亮为礼部侍郎头衔,赐予宅院,让他一家子在杭州安家落户。
并让人给吴时亮著书立言,表彰他一家人忠于大明的气节。
吴承鸣也是靠着这份门荫,这才被朱连壁任命为绍兴知府的原因,当然朱连壁也让吏部尚书袁枢,考察过吴承鸣的人品学识,特进破格录用。
绍兴府卫所指挥使倪广成,是崇祯朝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倪元璐幼子。
倪元璐是在甲申国变,京城陷落之时,在京城陪崇祯殉节而死,是大明殉节高官之一,弘光帝为其倪元璐上谥号“文正”。
倪广成年仅二十九岁,祖籍绍兴府上虞县人,当时京城陷落,他父亲殉节而死,他在老家侍奉祖母,这才得以幸免于难。
此人精通骑射,又中过秀才,朱连壁攻下杭州之时,他携带倪元璐名刺来投,朱连壁对其家风,以及人品才学,大为赞赏。
也是基于倪广成能文能武,朱连壁这才任命他为卫所指挥使。
朱连壁在绍兴府衙,与吴承鸣和倪广成等绍兴府衙的各级官吏,吃了一个简单的午宴,算是联络了一下彼此的感情。
身为监国太子,朱连壁入城当然不是为了吃饭,让府衙大小官吏参加午宴,是为了鼓舞人心,激励绍兴官吏奋斗精神。
今日绍兴地方官吏,凡是九品以上的官吏,都获得邀请赴宴,这对于他们来说,那是莫大的荣幸。
对于地方官吏来说,能够目睹天颜,也是一种政治资本和人生履历。
“绍兴人杰地灵,自春秋吴越之时,就人才辈出,是块风水宝地啊。”吃过午饭,朱连壁府衙大堂之上,给一众官吏做了一个讲话。
尤其讲到战后恢复生产,经济民生,有关百姓生计,士子入学的问题。
朱连壁的指导方阵,给吴承鸣、倪广成指明了方向,也让绍兴大小官吏,大受鼓舞和振奋。
“太子殿下思路清晰,对百姓和士子一视同仁,这等风采,实乃圣君气象啊。”在送朱连壁走出府衙大门,看着朱连壁策马离去的背影,吴承鸣由衷的拜服道。
“天佑大明,诞生出太子殿下这样英明神武的明主,我大明中兴有望,先父九泉之下,也足以瞑目了。”
倪广成也是一脸的激动,拱手向京城方向一拜,以告慰殉节而死的先父倪元璐。
朱连壁这边刚回到城外营地,刚要出门的锦衣卫千户李三虎,便疾步迎了上来。
“启禀殿下,上虞探子密报,今早黄斌卿率领兵马,往余姚方向而去。”
“立即集合兵马。”朱连壁吩咐一声,来到大帐,正在研究地域图的姚启圣,连忙起身行礼。
“殿下,黄斌卿擅自调兵脱离驻地,这一番举动,实在诡异,这个时候他不至于愚蠢的向明州的建奴投降吧?”
姚启圣看着地图,充满疑惑。
“余姚的蔡聪是黄斌卿的妻舅,这二人必然会共进退。”朱连壁看着地图,思考着黄斌卿离开驻地,下一步会去哪里。
“黄斌卿不可能再投降清廷,除非他是傻子,我料此人这是去投奔台州的郑彩去了。”
“真是岂有此理,这帮叛逆。”姚启圣怒骂一声,小眼珠急转道:“殿下,他们今早兴有望,先父九泉之下,也足以瞑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