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撤销六部的改革第1/3段
这天,朱连壁在文华殿,最后一次接见了内阁首辅郑三俊。
已经年近八十的郑三俊,自七年前入阁以来,虽然没有做出卓越的贡献。
但他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几乎是完美的把朱连壁的,施政纲领,贯彻了下去。
朱连壁这七年来,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外带兵征战。
朝廷之上,六部尚书,能够按部就班,没有形成派系斗争。
固然有朱连壁个人威望所压,也有锦衣卫、东厂的功劳。
但郑三俊这个世人口中的点头首辅,功劳显然是巨大的。
郑三俊这七年的辛劳,被江南那些蠢蠢欲动的世人学派,嘲讽为点头首辅。
因为只要是皇帝的诏令,郑三俊没有反对过一次,甚至有人站出来反对,他都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打压。
大明的首辅,那是可以封驳,就算是皇帝的诏书,他们都可以挡回去。
大明的言官,更是以挨皇帝板子为荣。
可郑三俊这个首辅,辅政七年,这些大明首辅该干的事情,他一件都没有干过。
这在江南那帮腐儒看来,郑三俊自然就成为了软弱无能的表现。
郑三俊真是这样一个软弱的人吗?
显然是不是的,郑三俊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进士出身的他,那是亲眼见证了大明的兴衰的。
弘光元年,国祚衰微,两京失守,建奴南下,扬州十日,江南百姓,血流成河,浮尸遍野。
不单单是大明国破,郑三俊看到的是华夏衣冠,炎黄血脉的断裂。
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杀,让郑三俊想到的是历史上,南宋末年,响起的悲歌。
崖山之后无中国,蒙元统治中原百年,大汉千年的衣冠文明,血脉几乎断层。
女真建奴,在郑三俊看来,比之蒙元鞑子,更加凶狠。
郑三俊自问没有文天祥的骨气,也没有陆秀夫的决绝,所以他只能躲进天目山中,苟延残喘。
但他郑三俊自幼读圣贤书,忠孝节义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为此,当朱连壁收复南京金陵帝都之时,郑三俊仿佛看到了一道光。
今年已经七十八岁的他,这七年来来,每每皇帝率军出征,他都是日夜操劳,坐镇中枢。
执掌内阁,督查六部,多年的辛劳,熬白了头,累弯了腰,甚至双目都已经开始失明。
自从平地川蜀的消息传来,他已经连续上了数道,请致仕书。
但朱连壁都予以了拒绝,并表示他可以在家休息,内阁首辅大学士头衔,一直给他保留。
同样,郑三俊也是执拗,今天直接让家人,把他抬进了宫中
看着须发皆白,佝偻着身子,连站都站不起来的郑三俊,朱连壁是真的同情与可怜他。
“老臣谢陛下隆恩,老臣能够遇上陛下,是老臣的幸运。”
颤颤巍巍的郑三俊,跪倒在地,郑重给朱连壁磕了三个响头。
&ems,累弯了腰,甚至双目都已经开始失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