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大明的根本是吏治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明要长治久安,离不开军队和吏治,有军队国防才能牢靠。

  吏治清明,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吏治能不能清明,除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外,还要对权利的有效监督。

  要知道历朝历代,民间都有一个说辞,叫灭门的知府,破家的知县。

  在信息传递缓慢的古代,一个拥有绝对权利的知府,知县,对于老百姓来说,那是十分可怕的。

  所以除了有效的制度外,监察监督也是必要手段。

  除此之外,朱连壁还在府州县各地,设立了御史台的告状铜匦。

  铜匦告状制度,那可是大唐武则天设立的告状制度。

  当年武则天有这套告状制度,那可是掀起过滔天巨浪,让不少酷吏闻名与世。

  不过,朱连壁的初衷,自然跟武则天不同,他的目的就是震慑基层官吏,防止贪污,提高官吏办事效力,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事实上这一年来,大明官场的吏治情况,也确实得到不小的改善。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这一年来,查处法办的贪官污吏,比之往年的人数,减少了三成。

  人性都有贪欲,即便在严苛的法度,也杜绝不了贪官,这点朱连壁也清楚,所以他也只能以杀止杀的手段,来进行遏制。

  朝会的汇报,按部就班进行,陆军部,海军部汇报完。

  便是财政部尚书路振飞的汇报,接着农业部尚书姜曰广汇报。

  对于接下来的灭清之战,陆军部和海军部都做好了备战工作。

  剩下就是财政部和农业部的事情。

  路振飞手捧芴板,拱手说道:“陛下,财政部两千万两白银军费,已经筹备妥当,可以随时调动。”

  “两千万两虽然少了一点,但也够了。”朱连壁心中预计的军费是三千万两白银。

  毕竟要想灭清,少说也要三到六个月时间,三十万大军伐清,军费是重中之重。

  路振飞在开口之时,多少有些忐忑的,因为他的预算,也是三千万两白银。

  但这一年来,国内的赋税财政,开支庞大,西南三省光复之后,这一年投入五百万两白银,却仅仅收回一百万两银子的赋税。

  严重的拖了后腿,要不是今年海上贸易兴盛,他还真挤不出两千万两白银军费。

  “启禀陛下,农业部今年秋粮已经完成统计,江北行省,湖广行省,江西行省收纳的粮食稻谷,已经超过历年最高。”

  “加上红薯、玉米、土豆杂粮,足够我大明举国军民一年所需。”

  姜曰广红光满面,虽然是在躬身汇报,但他那语调和神态,无不彰显着得意。

  原因很简单,今年大明的粮食收入,不单单是历年最高,而是大明开国以来,最高的一年。

  这还是没有计算山西、北直隶河北各地的情况下。

  “粮食是根本,自古百姓最大的需求,无非是个温饱,手中有粮,心中才不慌。”朱连壁欣然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可以下调三成,同样粮赋,也下调两成。”

  自明末以来,粮随时调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