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休闲食品、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第2/3段
目前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线上线下铺开限时销售,包括各大电商/o2o平台,以及线下各大卖场商超。
传统薯片行业的战争一直存留在营销和口味上,在产业重构升级下,也为品牌跨界和破圈提供再升级和创新的机会。
消费者的年轻化,国货潮流的兴起,跨界营销的大火,电商渠道和营销渠道的红利,都在为休闲食品市场“造风”,薯片品类自然也在顺风而上。
由于市场不断更迭,如今年轻人正经历着和父辈们完全不同的时代,
品牌则需要应对变化做出改变,来抢占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
z世代作为品牌关注的重点需求,消费群体、消费者心智、消费场景的变化正带给它们带去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口味营销是薯片行业最初级的营销方式,也一直是品牌最直接、最有效的营销方式。
但是从乐事的新品动作来看,口味、限量、颜值、跨界,可能是品牌未来建立起品牌护城河,进而制胜市场的关键。
可见品牌想要年轻化不仅是要在形式上抓人眼球,更要在产品和品牌内涵上不断创新,引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传统经典品牌的焕新,让品牌与年轻群体打成一片。
现在90后和00后是市场消费主力军,我们王氏控股杀进去。
可以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而且现在的90后和00后都很爱国。
只要我们的产品不差,加上我这个大网红代言的话,应该能分到蛋糕。
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山寨嘛,德国,日本,和我们国家,哪个不是以山寨起家的。
山寨要是做好了,完全可以干掉前辈。
这样的例子可不在少数。
至于投资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我觉得它们还有利可图。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较晚。
1995年底红牛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能量饮料产业的正式起步,此后行业呈现快速增长。
到年底,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总金额应该能达到390多亿。
从2014年以来,能量饮料非现场消费的销售金额复合增速为15.02%,是饮料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预计2020年能量饮料非现场消费的销售金额有望突破450亿元。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晚,能量饮料的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著偏低,成长空间广阔。根据欧睿国际及中金公司研究部整理的数据,2017年中国大陆功能饮料4人均消费量为2.2升,消费金额为6.2美元,人均消费金额不足中国香港的50%,与英国、日本和美国差距更大,约10%-20%。
近年来,能量饮料的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从职业分类上看,能量饮料的主力消费军从工作时间较长的司机、蓝领工人、快递员、医护工作者等逐步扩大至白领、学生等更多的消费群体。而消费场景也从加班、熬夜、运动后等各类“疲劳”场景逐渐扩展到聚会、旅行、日常保健等更为休闲的消费场景,部分能量饮料品牌开始赞助游戏电竞、音乐节等活动,开发了新的消费场景,更加符合消费年轻化的趋势。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大、消费场景趋于多元化以及品牌不断丰富是中国能量饮料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上个世纪90年代,消费者开始初步认识能量饮料,各大品牌逐步涉入能量饮料领域,消费者接触越来越多,对其“能量激活”、“提神醒脑”、“抗疲劳”印象加深,并通过口碑传播给潜在的消费者,形成了正向的消费反馈,增强了消费者对能量饮料的接受度和主动消费意识。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时长增加,加之运动、电竞、音乐节等能量饮料消费场景不断拓宽,消费者对能量饮料的需求不断增长,部分年轻一代消费者养成了对能量饮料的消费习惯。此外,销售渠道的不断铺设、下沉和自动售卖机、互联网等新销售渠道的引入,让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方便购买到能量饮料,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
能量饮料市场潜力十分可观,对潜在进入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形成了红牛、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战马等知名品牌,领先的形势已经确立。领先企业在品牌、营销网络、规模经济、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方面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壁垒,行业集中度较高。近年来,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等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
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