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军事改革(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明朝的军政改革主要是卫所制,在全国各个地方的重要的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设了卫所来驻扎军队,依次有各种军事单位,而且这些都隶属于都督府,同样他们又隶属于兵部,兵部和都督府相互辖制。而且,当时的军队是军户制,也就是说只要军户的身份是世袭的。而且当时的军队还种田来供给军队,他的目标是养兵而又不消耗国家的钱财。但是这种臃肿的编制在后期使得军备逐渐的废驰了。而且大明还是第一个大规模使用了火器的军队,可以说是火器的先驱。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在与冷秋媚的谈话中,江凌意识到,现在除了齐国以外,其他六国都在进行军队改革,以谋求军事优势地位。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故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

  而齐国一直以来陷于新旧党派之争无法自拔,导致军事力量仍然停留在先王还在的时候。军中除了文太师以外,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带兵打仗的大将,仅仅依靠着六十万人马的数量优势占据齐国首位。

  可是六国一直以来都在强强变法,齐国的优势不出几年便会变成劣势,所以江凌的军事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军事改革需要的就是指导思想,而在中国历史上,‘富国强兵’的思想由来已久,历代统治者几乎都把富国强兵作为军事改革的根本国策,积极倡导和大力施行富国与强兵相结合的改革。

  在春秋时期,齐国以“富国强兵”为指导思想,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开始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掀起了一场复兴齐国的改革浪潮。齐国实施“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军事改革,建立起兵农结合、军事与行政合一的民军组织,发展起强大的武装力量。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随后,晋国进行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的改革,使晋文公成为第二个霸主,并维持霸主一百五十年余年之久。商鞅变法,以“富国强兵、耕战结合”为根本指导方针,为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并且在我国历史上,凡是富国与强兵相脱节的改革,无不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其中教训最深刻的莫过于东汉和北宋。东汉初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实施了政治、经济上的调整与改革,取得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显著成效。但是,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销兵”政策,极大地削弱了国防力量,并带来了深远而严重的后果。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实现对军权的绝对控制,采取“文官治军”“以文抑武”的改革指导方针,奉行兵农分离的募兵制度,最终使宋朝患上积贫积弱的绝症。

  所以江凌把‘富国强兵’作为乐浪军队的思想指导。

  其次,强兵的重要举措就是改革作战方式。作战方式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科技条件的基础上。

  春秋及以前,生产力低下,战争规模较小。进入战国时代,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制兵器大量出现,特别是弩的发明和运用,使当时各诸侯国军队的结构和作战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和变革。

  步兵发展起来,成为军队中最主要的兵种,骑兵应运而生,成为重要兵种,车兵也有新的发展,舟师也逐渐引入中原,形成中国古代军队四大兵种。

  这一变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军队的改革和建设。各国纷纷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随后的秦汉、隋唐、元明时期,中国军队在兵种构成、武器装备、作战方式、战略战术等方面都居于世界比较领先的地位,但在从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的过渡与变革的过程中,逐渐落伍了。

  火药发明于中国,却被西方后来居上,直到明初,中国才有了专业火器部队——神机营,在原有的四大兵种基础上增加一个辅助兵种。由于清代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进步,影响了中国军队由冷兵器向火器时代的演进。

  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既是社会生产力,又是军队战斗力,谁重视科技的研究、发展和应用,谁就能变得强大;否则就难以摆脱落后和被动的地位。

  目前,整合了义军的百姓后,乐浪军营总的数量规模还有些偏大,不过兵种单一,只有步兵,没有骑兵、炮兵和射兵。这样一来,结构及其不合理,发挥不出每个兵种的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