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道衍献计燕王,朱棣准备去京师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道衍认为朱棣有帝王之相,谈吐不凡,且文武兼备,度量恢廓,便下定决心,追随朱棣。以“奉白帽藩王”,成为朱棣所信赖之人。

  后来,道衍到了北平,朱棣让其成为了庆寿寺住持,引为心腹,若遇大事,必会与之一起商议。

  在朱棣奔丧不成,返回北平之后,道衍便找过朱棣,提醒朱棣,建文帝有意削藩,很可能会对自己动手,并以“朝廷忌惮”为由,力劝朱棣“早做准备”,同时“打探虚实”。

  朱棣深以为然。

  只不过,当下朝廷突变风向,让朱棣一时之间,拿不清楚朝廷态度。

  “京师里的消息,师父应听闻了吧?”

  朱棣开口打破了沉默。

  道衍止住了佛珠,缓缓说道:“有所耳闻,不知虚实。”

  朱棣叹了一口气,说道:“应该是真的,只是,本王拿不准朝廷态度,不知此行,是凶是吉。”

  道衍沉思稍许,说道:“王爷,若朝廷真的召王爷入京,依本僧看来,未必有风险,或许,还是机会。”

  “哦?”

  朱棣眼神一亮,看着道衍。

  道衍分析道:“听闻京师之中,皇上召王爷入京与裁军十万的消息,早已是路人皆知。若是此事属实,这便是告诉了天下人,皇上并无意削藩,起码,当下不会削藩。”

  朱棣看着道衍,沉声问道:“为何如此说?”

  道衍严肃地说道:“其一,若是皇上借诸藩王入京奔丧,强行扣留,一力削藩,必会让天下人心胆寒,也会让边塞诸将担忧,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兵变。”

  “其二,皇上裁军十万,明显不是削藩前兆。若行削藩之策,最核心的便是强干弱枝。皇上如今尚未弱枝,却先一步弱干,可见其意在民生,并非为削藩做准备。”

  “其三,京师之中并没有传来削藩的准确消息。虽然齐泰、黄子澄屡屡进言,但皇上却不为所动,可见,皇上尚未拿定主意。”

  “其四,最重要的一点,王爷在京师中的旧部与人员,并没有传来警训,也没有京军调动的迹象。”

  道衍慎重地分析着。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但依旧有所担忧地问道:“若皇上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削藩,如何是好?”

  道衍嘴角微微一动,说道:“王爷前往京师,若行一事,必然无忧。”

  “哦?什么事?”

  朱棣问道。

  道衍缓缓说道:“大张旗鼓,广告市民与诸军。”

  朱棣默然。

  道衍的方法,便是携民众与军队之心前往京师,一旦朱棣身陷京师,必然会引起北平民众与军队不满,到时候,北平便彻底乱了。

  而这个结果,可不是朱允炆可以承受的。

  “如此说来,本王再去一趟京师便是。”

  朱棣打定主意。

  道衍含笑道:“王爷不必担忧,若是进入京师,未尝不是机会。五军都督府中,与王爷亲近者众,若可以走动一二,或可为日后……多做准备。”

  朱棣平静地点了点头,在留道衍用过午膳之后,便安排人护送道衍返回庆寿寺。

  行走在燕王府的朱棣,看着站岗的马三宝,说道:“准备下,过两日随本王入京。”

  “遵命。”

  马三宝肃然答应。

  京师,国子监。

  徐妙锦清楚国子监学正不好当,说不得还要承受别人的口水,但徐妙锦依旧接下了这份任务。

  沉甸甸,却极为意义。

  虽然徐妙锦不知道朱允炆是如何平息自己所带来的风波,但却十分尊重国子监的规矩,老老实实,拿掉了所有首饰,换了儒雅的先生服,头戴纶巾便入了国子监。

  国子监祭酒程师周,司业张智对于徐妙锦的到来,也只是平静以待,无他,在国子监看来,徐妙锦只不过是过客而已,是皇上的一时兴趣罢了。

大不韪,强行削藩,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