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官僚养成所的弊病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国子监,明代最高学府。

  对于国子监的建设,朱元璋未必是存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心思,实在是出于无奈。

  大明以武力夺天下,总不能用武力治天下吧。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大部分都是粗人,不认字,公文都不会写,用他们治国,是不是太费嗓子了?

  想要治国,就需要官僚,而官僚,又必须认识字,认识字的,统称为文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朝代发展到一定时期,便会出现“文盛武衰”的现象。

  人家当官拿主意的都是文人,你一个粗鄙汉子,纵杀敌有功,也抵不过文人一笔一口。

  问题是,朱元璋手中的文人不多。于是,便将元朝里面还活着的旧官僚拉了过来,这也不够,怎么办,只能启用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可是这些读书人也有顾虑,明初北蒙还在,朱元璋的帐篷稳不稳当都说不准,冒失地入账听差,万一蒙古人再杀回来,那岂不是要被清算?

  朱元璋请他们来,他们偏不来,逼得老朱发怒。

  行,你们不来是吧?

  不来当官,那就杀了吧,看看你来还是不来。

  真的是人才匮乏到了极限,朱元璋也没办法,粮长都扔官僚序列了,这都不够用,这群读书人还给自己添堵。

  走投无路,朱元璋只好一边兴科举,一边打造自己的新官僚。

  而这个新官僚养成所,便是国子监。

  国子监前身为国子学,一开始没有校址,就在内府大本堂教学,后来朱元璋将国子学设在鸡鸣山以南,于洪武十五年,改为国子监。

  国子监东临小教场,西至英灵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桥。左有龙舟山,右有鸡鸣山,北有玄武湖,南有珍珠河,“延袤十里,灯火相辉”,便是对明初国子监规模之壮观的真实写照。

  在明代初期,国子监确实培养了一批可用之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子监是完善的。

  朱允炆知道古代的传统教育问题很大,尤其是明代的官学教育,问题更大。所以朱允炆选择了徐妙锦,女子之身入国子监,本身便是对传统官学的无声对抗与挑战。

  徐妙锦没有辜负朱允炆的信任,不仅在国子监站稳了脚跟,更借“国旗、国徽、国歌”的国本之事,赢得了一大批监生的支持。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与思考,徐妙锦完成了《国子监十大弊病》疏。

  朱允炆仔细看过每一条,直至文末,回过头再次审阅,反复看了三次之后,才抬头看向徐妙锦,认真地说道:“这封奏疏,当入史册!”

  徐妙锦莞尔一笑,抱着朱文奎便走向朱允炆,道:“这算是皇上哥哥的认可与称赞么?”

  朱允炆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你为大明立了功!这国子监十大弊病,可谓是犀利至极,直指本质,日后革新,人才鼎盛,你当为首功之臣。”

  徐妙锦笑容满面,欢喜不已。

  朱允炆再次低下头看去,暗暗惊叹于徐妙锦的独到与敏锐,收起奏疏,说道:“你且在这里陪下皇后,朕需要与内阁、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