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养儿防老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施杞回家给王阿姨发了许多安慰的信息,王阿姨也是见过事情的,况且金姐送她到家门口,还给了钱。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怪就怪她多事。

  王阿姨最后拜托施杞有溧水附近的活想着点她,她想再挣点钱。

  “怎么不和你姊妹一起在医院做护工?”

  “溧水的医院护工需求不大,城里的医院太远了。”

  王阿姨得照顾家里八十多岁的老母亲。

  施杞想到王桂兰那家的雇主,六十岁出头的女儿照顾八十多岁的母亲。王阿姨也差不多。

  而且她还没有到退休的年纪,就在村子里,也不知道有没有社保之类的。

  施杞又想到了她老家的外婆。她外婆的年纪就要小很多,才七十多岁。只是她早晚也会八十岁的。

  七十多岁已经是一个人在家里,八十多如果遇到点事,更不容易,叫天天不应,叫孩子孩子都没法及时赶到。

  这些施杞以前从来没有想过。

  施杞是独生女。家里所有的亲戚里只有施杞一家如此。其他的家庭有女儿也有儿子。

  重点是儿子。

  逢年过节施杞的父母都会被口水念叨得抬不起头来。

  “女儿,女儿也好。”

  “是啊,我们还想要个女儿呢,可惜是儿子。”

  真的可惜吗,他们一点都不,因为他们还会说。

  “施杞真漂亮,要是有个弟弟能更好看。”

  这样的话从施杞记事开始听到了现在,亲戚们说得乐此不疲,但施杞的父母都没有再要第二个孩子。

  只是偶尔她的妈妈会问施杞,“你以后会给爸妈养老吗?”

  那句话叫,养儿防老,而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生一个女儿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是打水漂没有保障的事情。

  “会。”

  施杞回答过很多次,但施杞知道她的爸妈并不多相信。

  当施杞要来南京读书的时候,她的父母整整三个晚上没怎么睡。

  失眠的原因不完全是施杞考得不好,民办大专学费贵,最关键的因素是,施杞要离开南通了。

  施杞刚毕业那会儿跟他们说南京工资低,学历要求高,找好工作难的时候,她甚至从父母的声音里听出了期盼。

  “干不下去就回来,爸爸养你。”

  他们想她回去。

  人类有多害怕死亡,就有多害怕老去。找一个人结婚,生一两个孩子,找一份交社保的工作。做这些事情往往都不是因为喜欢,仅仅是因为慌张。

  那慌张来自对未来的恐惧。

  中国人最讲究孝道,孝道约束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背着孝道完成着养老的义务。

  就像王阿姨这般。

  可也是从王阿姨这代开始,养老的状况已经发生改变,靠子女养老似乎不太现实。

  父母八十岁的时候,子女五六十岁,五六十岁也是老人了。

  随着医疗进步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活到一百岁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他们的子女已经八十岁了。

  施杞不敢想。

  她今年二十四,她的父母五十岁,等她的父母八十岁,她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