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医生能救我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早晨九点上班高峰里,救护车从拨打电话到到达也只用了十五分钟的时间。进门的一共四个人,两个负责抬老人的男人,和两个负责记录和与家属沟通的女人。施杞这才知道老人的名字,梁佩文。

  在拨打120电话时,施杞有和客服人员说过,老人是长期卧床起不来的状态,工作人员也是知道的,他们上来的时候手里就带着软担架。将它放在病患的身下,两个人一头一尾,就能够将病患抬走。这样的软担架能适应各种环境。

  但他们在进房间后还是问着,“奶奶能不能起来啊?”

  “不能的,我妈不能起来的,她卧床的。”

  床上的梁佩文醒了,此刻正望着房间里哭突然多出来的众人,她听见了工作人员的询问,“我能起来的,我能。”

  “奶奶说她能起来,要不起来试试?”

  抬一个能动的人和抬一个完全不能动的人所要花费的体力是完全不同的。老人明明很瘦弱了,她露出被子的也就比竹竿粗一点,光滑的皮肤下就只剩下骨头的痕迹。那老人的上半身又能胖到哪里去呢?

  她吃得不多,而肌肉又在萎缩着,可因为她不能动,工作人员想要把她抬起还是不容易,他们想要节省力气,他们的今天才刚刚开始。

  而稍稍起身在他们的眼里又是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稍稍起身而已啊,能有多难呢?就算是腰部受伤,老人的手应该还有力气啊。

  年轻人总是习惯性地美化着老龄,衰老的无助根本就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梁佩文的双唇在颤抖,她那枯瘦的手正撑着床铺起身,她在证明自己的有用。

  “妈,你别起来啊,等会儿腰又疼了。”

  “不是要带我去医院吗?医生能治。”

  “医生怎么治啊?伤筋动骨一百天啊。”

  “吃药,针灸,做手术。”

  “这都是要自己养的,针灸吃药没用,你这么大年纪谁敢给你做手术啊。”

  “为什么不敢啊,做死了不要你们负责。”

  胡阿姨和她的儿子靠近着想要扶梁佩文,都被梁佩文拍开了。她就这么咬着咬牙向上,在她的一生里,她一定咬着咬牙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刻。再多上一次而已,她肯定可以成功。

  顷刻间她脸上的苍白里绽开了笑容,她晶莹的双眼在那笑容里闪光。梁佩文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她坐起来了,她再一次凭着自己的力量坐起来了。

  这一刻的她忘记了她前几天下床小解又摔着的事情,这一刻她忘记了她骨头发疼只能依靠止痛药和膏药贴,这一刻她也忘了止痛药会让她心律失常,膏药会让她皮肤瘙痒。

  “我坐起来了!我就说我能坐起来。”

  老人生活里高兴的事情太少了。来一个陌生人会让她高兴兴奋,从躺着的床上坐起也会有相同的效果。

  胡阿姨赶紧将梁佩文头上歪掉的毛线帽扶正戴好,又找来鞋子给她穿上。两个工作人员这会儿不用将老人翻身,就轻松地将软担架放在了老人刚刚躺下的地方。

  两个男人一鼓作气,将老人抬出房间,抬出家门,抬下了楼梯。

  初春的清晨阳光明媚,梁佩文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品尝过这样新鲜的空气,和如此温柔的阳光了。每一个颠簸都让她的笑容更灿烂,她的生活里终于有了变化。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她就像是出门旅游的孩童,好像去医院进行治疗的病患不是她。

  南京脑科医院就在鼓楼区,从梁佩文家到此也就用了十分钟。脑科医院的大楼看着有些年头,它坐落的这条路叫随家仓,南京人就把这个医院叫做随家仓,随家仓在南京人的心里就是精神病院的代名词。

  施杞工作时常常听起这里,很多老年的雇主都会定期来此拿药,施杞没觉得那些老人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她觉得她见过精神上反应最大的,就是今天凌晨的梁佩文了。

  施杞终归还是见识太少了。

  这一点在她走进脑科医院后就发现了。

  救护车按照胡阿姨的要求,将梁佩文直接抬到了老年精神科,胡阿姨的儿子扫码租了个折叠床,将他的外婆从救护车的床上搬运过来。

  “还有专门的老年精神科?”

  施杞仔细看了楼层分布的介绍,精神内科、外科、心理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等,其中还包括了两个特别的,一个是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另一个就是老年精神科了。

  在进入医院之前,施杞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专门治疗老年精神的科室,这个科室的存在就说明了精神疾病和衰的病患不是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