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灵枢针鉴(三)第1/2段
向北寒打开周柏桐的书柜,一种古朴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凝神一眼扫过去,目光所达处全是古书。有些是他在史料上看到过,或者听到过,却没有见过的古籍善本。有些是他根本就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古书。
虽然数量不及自家的藏书多,但周柏桐这里的藏书珍贵程度堪比国家图书馆级别了。爱阅app完整内容
向北寒是个看见书走不动道的人,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忘记了周柏桐要他做什么了。
“小北!是不是很震惊啊?没想到我这里有这么多的藏书吧!”
躺在床上的周柏桐很是得意地问道。
“啊!周爷爷!我爷爷藏的书我都看过,并且有的已经通读过几遍了。可您这里的藏书绝大多数我都只是听说过名字,没有见过。还有一些,我连听都没听说过。”
原文来自于塔读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APP。
“呵呵!那敢情!你爷爷的藏书都是为了看,从中学知识的目的。可我这里的书除了知识,还注重它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说的直接点,我这里的书都是古董,是文物。”
周柏桐脸上的笑容更得意了。接着说道:“小子!赶紧把那个红布包取过来。这些个书将来你随便看。”
向北寒赶紧向上看,在书柜最上层靠边的位置,是有一个方方正正的红布包。小心地取下来,双手捧着放到了周柏桐的手上。
向北寒清楚,这一定就是爷爷要自己来取的那本关于针灸技法的医书了。
果然,当周柏桐打开红布包的一瞬间,四个标准的楷体墨字呈现在了眼前——“灵枢针鉴”。
从泛黄的纸张看、书写的字迹,以及装订手法看,绝对是宋代以前的书。一千多年前的纸质书籍能够保存到今天,不只是难能可贵了,可以说就是一个奇迹了。
书不同于字画。自古以来,书法绘画就是艺术品,无论是王孙公子、达官贵人,还是富甲乡绅、文人骚客,懂的不懂的都热衷于弄两幅字画挂在家里,本来不认识几个字的人,也要打破脑袋装一装附庸风雅。
可这书就是另外一种境遇了。除了历朝历代由国家专属档案机构保管的史书典籍,凡是涉及到学堂知识领域的书籍,是极难完好流传下来的。自古以来,学习就是个苦差事,一方面是愿意读书、读好书的人少,另一方面向这样的划归到工具书类别里的医书,常年被人翻看,就更容易损坏。更何况这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岁月了。
“这本书是我从一个朋友手里得来的,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入手的。本来我也就是看重它是一千多年前的物件,可没想到拿到手一看,这本书竟然是一本手抄本的关于针灸技法和实际经验的医书。我也不懂医学,也不知道这里面记录的东西是不是准确、有用,就想到你在学习中医。与其放在我手里当物件,不如给你拿去,发挥它真正的价值。”
周柏桐用手轻轻摩擦着书的封面,语重心长地说道。
原文来自于塔读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APP。
双手郑重地由周柏桐手里接过这本《灵枢针鉴》,向北寒在用心地感受着来古代那位抄录人的精神境界。
先是仔细观察了一下纸张,向北寒自信地说道:“周爷爷!这本书用的是‘松花纸’,从这一点看,它不是宋代的,很可能是唐代的手抄医书。”
“松花纸?真的吗?我没注意到呢!”
周柏桐提起了精神,就着向北寒把书拖起来,仔细观察着。周柏桐专门收藏古书典籍,当然对古代纸张也是有很深研究的。只是这“松花纸”太稀有了,流传下来的几乎没有实物。
说起这“松花纸”也属古代的名纸了,可以说是和宋代“澄心堂”纸齐名了。相传唐朝元和时期,大臣元稹出使东川(四川东部)。营妓(军营中慰问将士的妓女)薛陶(涛)制造除了十色彩笺相赠,这就是“松花纸”,又叫“薛陶纸”。元稹在这种纸上题诗赠予了薛陶。李商隐在《送崔珏往西川》诗中写道:“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的美句,可见薛涛笺纸真的是为当时文人骚客所乐道。
这本医书能够以唐朝时期最流行的“松花纸”抄写而成,可见当初抄录之人是不惜工本的。
把书打开,向北寒逐页看了下去。全书完全以古代行文方式记录,而且都是繁体字。也就是向北寒自小通读了万余本历史典籍,这才能够勉强看得懂。换,向北寒自信地说道:“周爷爷!这本书用的是‘松花纸’,从这一点看,它不是宋代的,很可能是唐代的手抄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