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A”字保镖第2/3段
“这话听着还算顺耳,”郭守云心里想着,嘴上却笑道,“哪里哪里,我今天过来,也只是出于好奇罢了,两位有所不知,对于你们这个地方,我还是从妮娜的嘴里听到地。呵呵,今天心血来潮,就亲自过来看看。”
“哦,妮娜,那丫头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来过这里了,”潘杰洛夫的脸上露出一丝颇为感慨的表情,他说道,“嗯,我记得最后一次,是在八六年吧?那年夏天,对,就是七月份,她来了最后一次,从......”
“呵呵,妮娜小姐可是我们这里的常客,那时候,她可是我们这里的小天使,大家都很喜欢她,虽然她很调皮,总爱做一些稀奇古怪地坏事。”不等潘杰洛夫把话说完,捷尔卡辛便抢着说道。他一边说还一边抱怨院长大人,心说:这老友真糊涂,眼前这位大财主明显就是有备而来地,他提到妮娜只不过是拉近一下关系罢了,你不顺着他的口风来,却要硬生生地顶回去,这不是和资金过不去吗?
潘杰洛夫那一番话,也着实让郭守云汗了一把,他之所以上来就提妮娜,的确是要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然后由妮娜引出更多的话题,可是这位院长倒好,上来整个“那丫头已经好几年不来了”,要按他这口风,下面的话还怎么谈啊?幸好这眼前还有个知情识趣的。群人在停车场前的空地上简单的聊了两句,以当年那个小精灵妮娜为切入点,聊了一些过去郭守云都不知道的事情,总的来说,这样的交谈还是很愉快的。怎么说呢,与潘杰洛夫他们这一类人交谈,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去琢磨,他们这些科学研究人员虽然大脑很发达,但是那宽广的脑域里却没有存放什么勾心斗角之类东西,因此,这话说也都是不假思索的,直来直去,想到什么说什么。
就那么在雪场上聊了一会儿,郭守云才在十几位计算机中心人员的簇拥下,走进了那座四方合围式的中心主楼,径直去了中心的大会议室。
在与潘杰洛夫等人的交谈中,郭守云了解到,作为苏联科技委员会的直属部门,科学计算机中心早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建立起来了。最初的时候,这里只有四十几号人,而工作的地点,也仅有一座二层的独立小楼。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在战后的恢复,以及国际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这方面的资金、人力投入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在这一领域内工作的精尖端科研人员更是只能用一个过剩来形容。那时候,在苏联全国大大小小的科研院所里,大约有十余万编程人员,仅在莫斯科的科学计算机中心,便有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两千余人。而在苏联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重硬轻软,也就是重视硬件技术的开发,而轻视程序类软件的开发,在全国拥有十余万编程人员的情况下,硬件开发人员的队伍有多庞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苏联一直以来都把计算机的研发同军事科技密切挂钩,因此科学计算机中心的硬件研发也一直笼统的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的室内固定机,即大型机与巨型机的开发,而另一部分则是移动机,即可交予军方作战部队便捷携带的小型机。
虽然说郭守云对计算机这门行当并不是很精通,但是他也能想到,老毛子的搞得计算机发展方向,其实与国际上的大趋势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不过在移动机这方面,老毛子的科技显然落后了,因为日本鬼子几年前就已经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但是在巨型机和大型机方面,老毛子的技术现在还处在世界前列,运算速率高、运算精准这就是他们的特点,不然的话,他们的军事技术也不可能到达现在这种水平。而且老毛子的技术还有最大的优势,那就是造价低,说白了,就是便宜一款性能相差不多的俄制大型机,其成本从十几万卢布到三十万卢布不等,而到了国外,那就需要上百万的造价。
听着潘杰洛夫等人的介绍,郭守云也在考虑,如今的现实是,他属意要收购的王安公司,本身就是从事大型机开发业务的,而苏联这边的技术优势,也在大型机、巨型斗角之类东西,因此,这话说也都是不假思索的,直来直去,想到什么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