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世界之巅(大结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缔结良缘,订成佳偶,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圆,欣燕尔之,将泳海枯石烂,指鸳侣而先盟……

  礼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诗咏宜家,敦百年之静好……”

  贞观五年,皇太子李承乾大婚;太子妃李氏,侧妃阿史那氏,共结良缘。

  自擂台比武后,李承乾就找到了李玉儿,明确了自己的心意,随后请李世民主持婚礼;

  阿史那云一早就大胆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非李承乾不嫁,李承乾也是心有佳人,不然也不会千里奔袭去突厥救人。

  一个是娶两个也是娶,而且身为太子,为皇族开枝散叶也是他的责任,无论是李世民亦或是朝臣都绝不会允许他只娶一个妃子,所以才有了三人大婚的场景。

  在李承乾婚后,大唐以李靖为帅,李承乾部为先锋,千里奔袭。

  在他们的带领下,无数唐军朝着吐谷浑进军。

  连绵的山路、飘泊不断的雪花;寒冷与崎岖依旧挡不住唐军的意志与激情。

  在李靖与李承乾的指挥作战下,唐军高歌猛进;而吐谷浑节节败退。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李靖、李承乾等人在茫茫的大雪中转战数千里,大战十数捷,小战数十捷;

  大唐军队所到之处吐谷浑望风而降;最终斩杀了吐谷浑各部,王三十余人、臣工将领等无数;

  大将乌克、吐谷浑王与其妻儿尽被俘虏。

  自此,不可一世的吐谷浑灭亡。

  仅用一个多月唐军就拿下了吐谷浑;要不是路程上的耽搁,恐怕唐军还能更早的解决吐谷浑。

  此消息一出,吓得当时比武的各国瑟瑟发抖;始作俑者吐蕃与高句丽更是惶惶不安。

  若不是吐蕃地处高原,高句丽身在高楼城墙之上,早就吓得坐立不安了;但如此强盛的大唐也是引起了他们的忌惮。

  无论是吐蕃的松赞干布、禄东赞亦或者是高句丽的王族高氏一族;都知道大唐与他们之间必有一战。

  于是在大唐的威胁下,吐蕃与高句丽双方共进退,缔盟约。

  其余诸国像新罗、百济、南诏等亲近大唐的国家则是收到了大唐的安抚,附属国继续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李承乾趁机推出使馆入驻,军队驻扎等附属国条约。

  此后李承乾继续拓展自己的脚步,土豆、红薯、黑火药;燧发枪、大炮、楼船等物品纷纷出世;

  改变军制,增练新兵;科举取仕,武举取将;诗词强心,歌赋强神;

  在经济、文化、军事上大大的增强了大唐的实力;仅用一两年的时间,大唐呈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机成熟后,李承乾上书李世民,开启了他的民族大融合计划。

  “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唐承隋制,自隋以来,有高句丽据东北,逆天暴物。

  父皇受命,而高句丽尚存,儿臣思欲教之以道。

  高氏贼肆厥残忍,衅恶已闻。

  吐蕃一国,浪子野心,窥我大唐……”

  “儿臣请战,出兵高句丽吐蕃!”

  其余众武将见此,纷纷出列请战,连一向怕功高盖主的李靖都锋芒毕露请战出击。

  皇帝李世民英武,太子李承乾亦是文韬武略,神思巧技,无一不通;

  再加上他也成为了李承乾的岳父,李世民的亲家;如今他再次散发大唐军神的耀眼光芒。

  李世民此时也雄姿迸发,豪情四起;大唐在李承乾的操作下国力成倍而增;

  大唐完全有双线作战,甚至三线四线作战的能力。

  于是;

  贞观六年初,以李靖为帅,秦琼、程咬金等为将;率军出征吐蕃。

  同时,以薛仁贵为二路元帅,苏定方为副帅;程处默兄弟、秦怀玉、长孙冲等为将;率军进发征战高句丽。

  太子李承乾居中调度。

  高句丽,吐蕃虽然缔结了盟约共进退,但还是抵挡不住大唐的脚步,亦或者说是李承乾的脚步。

  不同于老帅李靖;

  给史书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