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设立尚书台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皇宫里的一处偏殿内。

  刘禅盘腿坐在长案后面,诸葛亮,黄权,马良等几人则围坐在刘禅对面。

  身份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这几人退朝之后,刚要起身回府,却被刘禅请来了这里。

  他们心中也在嘀咕,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再朝堂上说,非要到这里来讲。

  几人端坐着,脑中隐隐的猜测着,谁都没开口讲话,堂内显得气氛很是安静。如果有人从门外经过,不推门向内看的话,还以为里面没人呢。

  刘禅静静地看着几人,面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这时一个身影动了,只见诸葛亮双手一拱,率先开口询问道:

  “陛下,不知陛下将我等留下,有何要事商议啊?”

  黄权,马良见诸葛亮开口发问,也都举起了耳朵,打算听听刘禅要怎么说。

  刘禅却是不慌不忙,抬手拿起长案上的茶杯,放到口前“渍”了一口,随后又将杯子慢慢地放下。

  这才慢慢笑道:“相父莫急,今日朝堂之上,相父曾说过要全力辅佐朕来处理政务,不知是句戏言,还是出自真心啊?”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诸葛亮一听刘禅此言,顿时心中一惊,眼睛放大,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连忙站起躬身答道:

  口口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臣之言,句句出自真心,臣受先帝大恩,怎敢不效犬马之劳。”

  刘禅见诸葛亮如此,也连忙起身上前,将诸葛亮扶了起来,笑道:

  “唉,相父不必多心,朕怎么会不知道相父的真心呢,刚刚也只是随口一句戏言而已。”

  很快两人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坐了下来。

  刘禅今日要说的事情,对于蜀国朝局来讲,可能会变动比较大,更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故此他先用言语试探了一下诸葛亮的态度。

  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刘禅便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今日请相父,黄将军,季常前来,是因为有一项决定,请你们几位一起商议一下。”

  三人闻言,立刻聚精会神的看着刘禅,等待着他的下文。

  刘禅向着几人看了看,接着便道:

  “那就是朕要在宫中,设立尚书台,由相父担任尚书令,黄将军与季常担任尚书郎,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几人一听刘禅说完,相互看了看,思虑片刻后才恍然大悟。

  他们知道所谓的尚书台,在先朝便已经有了,只是那时候尚书台全力不大,只是负责一些保管衣冠或者书籍的小部门。

  发展到汉末的时候才被皇帝重视,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政令机构。

  由皇帝直接管辖,尚书台主要掌管总理奏章、宣布诏令,参与决策,实为总理国事的中枢。

  各级官府的奏章由其拆阅、记录,转呈、代奏,并掌选举、任免、考课、刑狱、诛赏。

  其内台所拟诏令,可直接下达三公,甚至隔过三公,直接下达到下面的分曹各部。

  刘禅设立的目的就是减少了自己身上的担子,又能避免蜀国政权被一家独揽。

  若是有重大的事情发生,先要经由尚书台几人的商议,得出一个或者几个结论在转由皇帝定夺,这正是刘禅想看到的。

  刘负责一些保管衣冠或者书籍的小部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