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名曰“贡院”第1/3段
刘禅稍加思索后,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秦宓见此,继续言道:
“依臣之见,旧的制度虽大有弊端,毕竟延续的几百年,在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现在要立即拔除,一旦操之过急,矫枉过正,稍有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因此臣建议,旧的制度暂且保留,在这基础上另外在推行新的科举制度,这样即可两腿走路,时间日久百姓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那时候好坏立判,在借势全力推行新政,便会水到渠成了。”
秦宓说完,便性惯性的单手捋了捋胡须,微笑着看着刘禅。
读者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刘禅听后,不禁心中震撼啊,不愧是蜀中大学士啊,看问题的角度非同一般。
秦宓的这一个方案,不仅解决了改制的问题,还能将朝廷的派系矛盾降到最小,既办了事还不得罪人,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觉心中大喜,对秦宓学识也是敬佩有加。
“哎呀,哈哈,先生一席话令朕拨云见日啊,好,就按先生的意思办,稍后我便会下达旨意。”
见刘禅一脸笑意的同意了自己的意见,秦宓心中也很是满足,不禁在心中感叹,真是得遇明主啊!
“臣,多谢陛下。”说着便略一拱手。
接下来的时间,刘禅和秦宓二人将这个科举制度,又详细的滤了一遍,发现不足的地方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秦宓与刘禅的一通交谈也深受启发,觉得眼前这位皇帝的思想比他要超前的多,顿觉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不是有君臣的这层关系,他相信两人一定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带着这种心情,秦宓与刘禅一直聊到了下午,这才起身告退。
刘禅一路将秦宓至宫门,在门口目送其远去,之后并没有回到内堂,而是转身又去了尚书台。
塔&读^——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
翌日。
今日早朝。
在朝堂之上,刘禅拿出了尚书台拟发的几道诏令。
命宣旨官,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进行颁布。
任命秦宓为大司农,农负责掌管钱谷金帛,铸造货币等各项事宜。加录尚书事,可以参与国家政事。
加封蒋琬、费祎,分别以参军和侍从的身份,录尚书事,在尚书台行走,官职虽然没升,但是权力大了不少。
任命赵云为郡守成都的中领军,督内外诸军事,掌管着包括禁卫军在内的所有兵权,这官职看似虽小,非心腹之人不能胜任,刘禅心中的第一人选就是赵云。
诏令当堂颁布之后,刘禅又与朝臣一起商议一些民生之事,随后移交尚书台处理,便退朝了。
散朝之后,刘禅将蒋琬和费祎二人留了下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
这几日在朝堂之上,刘禅对蒋琬和费祎的表现十分欣赏。
他们主张优先发展蜀国经济,而不是盲目的对外战争,这一观点有一部分和刘禅的想法吻合。
没升,但是权力大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