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橘颂(上)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檀观一接着说:“至于卷本内容,小子建议先折为疑狱,按隋律疑狱在没有定论之前不会筛入公案库,涉及朝廷命官的案件,一般情况下由大理寺与刑部诸曹会审定夺,卫大人现在只需将无法解释的部分模糊处理,再把各方证据收集完备就行。”

  卫正则听罢,深深地点了点头,此时他对檀观一认识逐渐由片面到立体,一开始以为檀观一只是一介药贩,后觉得此人是郎中,再觉得此人懂得断案,现在来看,越发的深不可测。

  “先生说是龟兹国来的,为何对中原政事律法如此了解?”卫正则好奇问道。

  “道听途说而已。”除了与案件有关的事情,檀观一的表达都非常的简略。

  卫正则知道檀观一不愿细说,也不再多问了,一切按照檀观一的吩咐去办。

  然而,檀观一只是与卫正则说了如何应付上峰的办法,他并没有打算放弃调查此案。

  个中谜团实在令人困惑,檀观一感觉,远非命案那么简单。

  接着,由檀观一带头,几人聚在明间将案件始末复盘了一次。

  首先,孙不器暴毙是为六翅鸟所为。

  凶手能利用六翅鸟这般罕见的毒物,显然是早有准备的,所以檀观一猜测,此案极有可能是团体为之,因为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做到。

  紧接着,柴台明也因为六翅鸟附身而投河自尽。

  这中间的联系为:孙柴二人关系非同一般,孙不器死,柴台明必来,基于这个逻辑,可以梳理出来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为,凶手的目的是杀死孙柴二人,那么往后的调查思路就是寻找与孙柴二人都有仇隙的对象。

  第二种可能为,凶手无法在灵武郡杀死柴台明,故此利用孙柴之间的关系,先杀死孙不器,引来柴台明,然后再杀死柴台明,如此的话,调查思路就只查柴台明的恩怨线就行了。

  这是案件明面所呈现出来的最为简单的逻辑线索。

  但众人都亲身经历了此案,很明显不是这么简单。

  孙柴之间穿插了一个“阿芙蓉”,柴台明来鸣沙的真正目的不是吊丧而是为了吞并孙家,以掩盖其贩卖阿芙蓉的事实。

  现在两人都被灭口,是否与阿芙蓉背后的买主有关?

  也许那个暗藏的买主身份更特殊,他恐怕孙柴二人泄露了阿芙蓉的事情,所以杀人灭口。

  这本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但刘出人遇刺又让这个将将梳理出来的思路走到了另一个不可捉摸的方向上去了。

  刘出人因为知晓阿芙蓉的事情而被灭口,这一层因果非常容易理解,但问题是,对方是屠戮了整个鸣沙衙署,不仅如此,还留下了一枚橘子,这个做法实在是太过高调了,简直生怕别人不知道。

  如果想掩盖贩卖阿芙蓉的事情,完全可以用六翅鸟悄无声息地杀死刘出人,又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

  公然屠戮鸣沙衙署与利用秘术杀死孙柴这两件事从作案手段上来看几乎是完全相左的。

  那些人能轻而易举地屠杀官兵,想来要暗杀孙不器与柴台明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为何要利用如此曲折骇人的手段呢?

  再结合假扮城门吏的贼人说的话,此案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按他说的,对方的目的是杀尽隋官,那怎么又如此的巧合,他们所杀之人又都与阿芙蓉有关系呢?

  还有现场留下的橘子以及北斗七星名又有什么暗示?

  难道说设计杀死孙不器与柴台明的与屠戮鸣沙衙署的并非同一拨人马,而只是一个巧合。

  这显然更无法令人信服。

  这些都没有任何的头绪,细想开来,问题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斗。

  烛火摇曳,叹息声接连不断。

  “看来此案还要从萨珊六翅鸟下手。”沉默良逻辑线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