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火星地球化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地球最近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超过4亿公里。整个星球呈现出橘红色,看上去如同有火焰在星球表面燃烧一般。几千年前它被称之为荧惑星,又或者战神玛尔斯星,以及其他一些名字。一直以来,人类在各种充满奇妙想象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无数次的描述了火星的地貌和火星生命。然而公元1964年,水手4号探测器成功飞越火星,传回了第一张火星表面的照片,那是一个到处都是陨石坑、一片荒凉、一片死寂的世界。

  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终于知道火星是一个大气密度极低、温差较大,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没有生命的一颗星球。然而这些并不能阻止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终于从公元2415年开始,人类正式启动了浩大的火星地球化工程。

  华星河坐在前往火星的飞船上,耳中听着百里对火星的介绍,心潮起伏。吴刚果然信守承诺,很快就安排好了所有事情,于是华星河收拾妥当,在今天坐上了前往火星的飞船。方自如将工资结算给他后,便再没有出现,也不知去了哪里?原本还打算向这位不爱管事的老板道一声谢,由于看不到人只好算了,也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再见到他。

  离开地球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期间对华星河的世界观改变极大。虽然每日都有厨师的工作等着他,但更多的时候却是通过网络汲取各方面的信息,了解着这个地球之外广阔无边的世界。于是,他产生了流浪星际,自由自在地在无限的星空中遨游,见识不同的星球、星系、文明的想法,并把这当做了他的最高理想最高目标。

  火星地球化工程开始于公元2415年,结束于公元2916年,历时五百年才最终完成。在火星地球化过程中,直接催生出了“拟地环境模拟系统”,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系统性工程,一个集所有科技于一体的方法论。

  火星几乎没有地磁场,无法抵御太阳风,气体分子非常轻易地就被太阳风吹走,因此大气密度极低。于是,人类首先在火星南北两极建造了直径数百公里的超导环,通过核聚变反应堆给超导环通电,从而产生足够强大的磁场,避免太阳风对火星大气的损害,为后面的火星大气层改造打下基础。这第一项工作就用去了百年时间,投入了无数资源,才最终在火星上构建了完整的磁场。

  这种构建磁场的方法对能源的消耗非常巨大,核聚变材料供不应求,直到公元3617年,也就是火星地球化工程结束700年后,能源问题才得以缓解。因为在这一年,针对太阳的戴森球建成,人类终于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为太阳系有人类居住的星球定点提供能量了。

  戴森球以弗里曼·戴森在公元1960年提出的理论为基础,用无数环绕恒星的卫星构成一个形如球体的卫星矩阵,部分包围恒星并且获得其绝大多数甚至于全部的能量输出。卫星和卫星之间彼此连接,通过能量的无线传输,定点向有人类居住的星球传送所获取的恒星能量。太阳还有40多亿年寿命,所产生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若干年了。

  第二步就是改造火星的温度和大气。人类改变了小型彗星的运行轨道,令其撞击火星带来大量的水,再将海藻用基因技术进行改造,移植到火星上,提高火星大气中的含氧量。同时,在火星四周布置了若干卫星,组成天气控制系统,通过热辐射改变火星表面的温度,融解地下冻土层,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启动温室效应。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足足耗费了两百年时间,火星上的温度才变得四季如春,大气层逐渐形成,氧气的含量也变得与地球相当。

  最后一步就是改变火星的地貌。什么地方该有山脉,什么地方该有海洋,什么地方应该是河流、湖泊、森林,这些都需要仔细规划。这一个步骤中,生命基因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改变了地球上各种植物的基因,使得它们更能适应火星上相对较为恶劣一点的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建立了大气循环,将砂砾变成土壤。如形如球体的卫星矩阵,部分包围恒星并且获得其绝大多数甚至于全部的能量输出。卫星和卫星之间彼此连接,通过能量的无线传输,定点向有人类居住的星球传送所获取的恒星能量。太阳还有40多亿年寿命,所产生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若干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