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人有大问题第2/3段
可以说,治理一地,官府所需要的职能机构与衙门,多不胜数。
而且这当中很多都是刚需,涉及百姓切身利益与朝廷稳固的方方面面,根本就不能缺失。
潮州现在已经彻底稳固,重开朝廷各大衙门,让官府重新运转起来,完全就是当务之急。
足以支撑官府运转需求的人才,更是重中之重。
“其实解决人才缺乏问题,自隋唐起,便已形成了体系。”
迟疑了半晌,最终陈邦彦还是没能拗过朱由榔的坚持,开始按自己脑中的计策发言。
“朝廷如今百废待兴,各地官府临近荒废,短期内要解决人才困局,让官府重新运行起来。”
“唯有,重开科举之法。”
“只是…”
提出了建议,陈邦彦却在仔细叙说时,再度沉默了。
“只是天下读书人,九成出自士族,在人心不古的如今,科举之法,必然会在朝中形成新的东林党?”
陈邦彦沉默的点,朱由榔自然无比清楚。
科举这东西,确实是老祖宗传下来,吸纳人才为朝廷服务极为完美的制度。
可是再好的制度,总会在历朝历代不断的“掺私货”中,发展到死胡同。
最终甚至成为阻碍朝廷乃至民族发展的壁垒。
可以说,科举本身没有错,就算放到未来,也有很多与科举类似的东西,推动文明进步。
但就是这么一种近乎完美的选人用人制度,在明清时期,却是走上了极端的歪路子。
本质的原因就在于,明清时代的统治阶级,未来便于自己的统治,开始限制乃至禁锢百姓的思想。
科举制度,也渐渐转化为他们加强皇权,愚民锢民的重要工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正是由朱由榔那个便宜祖上,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创的“八股取士”标准。
以死板的八股文,限制好条条框框的经史子集,将天下读书人的思想,都限制在儒学之中。
自此天下百姓,为了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皆是陷入了白首黔经的死循环中。
读书与学习,确实能够让人成长。
但想要真正通过读书实现阶级转换,就必须把自己乃至思想,都全部装进统治阶层精心设计的套子中,再也挣脱不出来。
科举沦为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自大明开始,发展到奴化统治与愚民政策达到巅峰的满清时期,更是让整个社会失去了任何的活力。
特别是从清朝大兴“文字狱”开始,无数黎民百姓与士人,除了条条框框限制住的八股之外,思想再无扩散的可能。
科举制度并不坏,甚至还是一项真正利国利民的国策。
坏就坏在统治者,在其走上了极端的歪路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