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国难当头,何须名声?第1/3段
明末三大毒瘤,东林党士族绝对首当其冲。
而士族发家的通道,也正是科举之法。
可以说,通过世世代代的积累,士族群体已然把“八股科举”的套路,基本上琢磨得七七八八。
甚至通过门生故旧、家族姻亲等原因,他们已经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
崇祯时期,东林党士族完全把持朝政之时。
朝廷恩科出题的是他们,监考的是他们,最后阅卷的也还是他们。
导致读书人群体中,要是不能攀上东林党这个关系群体,压根就没有出头的可能。
满朝进士,皆出东林,各地举人,九成以上与东林党有关。
而且还形成了恶性循环,加剧了以东林党为主的士族群体迅速膨胀。
这是明末科举制度的现状。
描述这一时期科举黑暗的奇书《儒林外史》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其实正是基于这种恶性循环的产物。
范进考了一辈子科举,最后能在黄土埋半截的年岁,考上省试的举人,最大的原因是有一位官员,对年过半百还在考试的范进心生感慨与怜悯。
最终这位大佬给了范进一张名帖,算是收了他为门生。
这才让范进在当年省试时过关斩将,名列举人。
换言之,如今的科举,完全就是东林党士族的天下。
“就算新朝开科举,严格考场监督,完全杜绝了舞弊之事,能网罗到的人才,也绝大多数来自士族。”
小声对朱由榔口中的弊端,进行了丁点补充。
陈邦彦两手一摊,暗道没招。
世代耕读的各地士族,就是以“八股”为主业,参加科举肯定还是他们擅长。
不可否认,士族群体中,确实有不少人才。
要是放在其他时候,他们中这些人才,能够通过科举进入朝廷,也算是正儿八经为朝廷选才了。
奈何这是在明末。
在东林党的流毒之下,各地士族早已经成为自私自利之徒。
他们中,极少有真正把“圣贤书”中忠君爱国,爱民如子等精华学进去的存在。
绝大多数,都是一门心思为家族,为自身谋利的有才无德之辈。
科举,既是统治者加强统治的工具,也是东林党影响之下,这些士族谋利的工具。
真要重开科举之法,让他们中大部分人堂而皇之进入了朝堂。
那不必说,结党营私绝对分分钟就能搞起来。
届时满怀着私心杂欲的士族充斥朝堂,别说让朝廷各地官府恢复运转了,不将时局搅得更加乌烟瘴气都是好事。
“士族彻底烂透,除了私心之外,鲜有家国大义。”
“说到底,还是教化上出了问题啊。”
淡然起身,朱由榔面色中泛起几丝唏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