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第一次恩科第1/2段
新制与各部主官,几乎同时公布。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剩余的九部中,朱由榔除了明确吏部尚书何吾邹,刑部尚书吕大器,户部尚书张家玉以及国土部尚书马应房外。
剩余律、工、财、礼、商五个衙门正三品主官,皆是暂时空缺。
这五个衙门,皆由隆武老臣中如黄公辅、王兴、梁斌、何世熊等,历史上广东各地参加过“岭南三忠”抗清义军者。
担任四品或是从四品主事、郎中等职务,暂时主持衙门工作。
毕竟他们,朱由榔记忆中真没有什么多余的信息。
本身在隆武遗臣中的声望与实力,也远远赶不上陈子壮、张家玉这样的正儿八经的隆武重臣。
这样的任用,已经算是非常合理了。
毕竟要是单单为了凑数,一下子把十二部的尚书全部给安排齐全了,各部尚书良莠不齐,对朝廷来说只能是坏事。
而且他们虽然只是四品或从四品官员,但在一部衙门中,暂时主持大小事务,也算是充满着机会。
如果真是德才兼备之人,在朝廷如今各级官吏严重缺乏,人才空缺达到恐怖程度的情况下,很快也能冒出头来。
各部主官以及主事者,暂且定下,按照新制中各部尚书入阁的规定,永历朝廷最高决策机构内阁,也顺理成章的建了起来。
何吾邹、吕大器、陈子壮、陈邦彦、张家玉、瞿式耜、马应房七人,成为了永历朝廷改元建制后,第一批内阁大学士。
对于内阁首辅人选,朱由榔也丝毫没有犹豫,直接把何吾邹这个隆武朝廷的前首辅给搬了出来。
至此历史上两广的忠直之臣,悉数归于永历朝廷。
当然,朝廷新制有了,新的值得信任的第一批阁臣定下了,并不代表朝廷便能运转起来了。
受明末东林党流毒影响,在士族世家基本上都已经烂透的前提下,确定新制与内阁,只是朱由榔重建管理体系的第一步罢了。
从肇庆开始,朱由榔便已经确定,新的朝廷必须得踢开满是私心杂欲的士族世家单干。
由此带来的人才严重紧缺,就算是如今已然实现了历史上永历、邵武两个朝廷合流。
朝廷从福建隆武皇帝的遗产中,挖出一批可用之臣,但也仅是杯水车薪罢了。
两广各地官府,均已陷入停摆,各级官吏悉数空缺。
朝廷中枢,还从六部扩大到了十二部,对人才的需求更是成倍增长。
好在朱由榔早有准备。
新制颁布后十日,也就是四月初一,紧锣密鼓筹备了接近三个月的新朝第一次恩科,在潮州府城举行。
科举选士,从来都是朝廷获得人才补给的重要方式。
从漳州前线回到潮州府城这段时间,朱由榔一直都在与陈邦彦这个写出《中兴政要书》的两广大才,探讨改制科举,选拔人才的办法。
一月,还只是形成偏安两广大势的永历朝廷,便颁布了朱由榔关于开科取士的圣旨。
当时还引发了潮州大小士族世家,以及普通读书人的广泛关注。
如今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两广一统,永历朝廷声势更胜无数倍,科举之事,俨然成为了士族与普通读书人,乃至寻常识字的百姓,极为期盼的大事。
士族与普通读书人,有着科举传统与追求,在朝廷各级官吏空缺严重的情况下,都有通过此法入仕的迫切感。
至于那些读过几天书,识字的普通百姓么。
则完全是被朱由榔一月那道圣旨给刺激的。
毕竟当时朝廷改元后,连发的三道圣旨,关于科举之事,可是明确规定,但凡大明百姓,只要识字,都能参加考试。
没有童生、秀才之类的限制。
也没有农户、兵户、匠户之类的制约。
大家都能报名,都能参考。
芸芸百姓虽然学富五车的不多,攻读“经史子集”也远远不足,不过万一祖坟上冒青烟,直接就考上了呢?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古至今,这是多少黔首布衣老百姓的梦想。
第一次大规模放宽限制的科举选拔举措下,从潮州当地开始,报名参加考试的人络绎不绝。
甚至就连那些刚刚才通过必贵园商行“买房改贱籍”的商人们,都跃跃欲试起来。
下,都有通过此法入仕的迫切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