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若是能把资源开发出来第1/2段
在黄应运正色无比的介绍中,关于贵州一地少数民族的情况也清晰了起来。
云贵之地的群山中,人口早在汉末时期便开始发展,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南蛮。
中原王朝历朝历代,都将这些人视为蛮夷,与北方游牧民族一般,行的都是镇压之事。
直到蒙古人铁骑建立的元朝,对这些地方的百姓才初步建立起管理体系来。
明代开国以后,雄才大略的朱元璋采取“以蛮制蛮”的方法,对南方的少数民族,予以招抚为主、镇压为辅的国策。
简言之便是对不服从明朝统治的部族,进行军事上打击;对愿意归顺明朝且配合官府统治的部族,进行扶持壮大。
逐步发展之下,如今贵州一地,有大大小小土司一百三十二家。
而大明在贵州地区的土司中的官府衙门,又分为宣慰司、宣抚司以及安抚司三种。爱阅app完整内容
别误会,这三种衙门其实级别上都是差不多的,主官职务的大小也因管辖范围而定。
唯一的区别在于军事上的布置。
其中宣慰司有拥兵作战之权,多设置于那些经过镇压后,方才勉强纳入朝廷管理,还有可能随时反叛的部族。
宣抚司则略次一些,大多在已经基本归顺的蛮夷部族所在区域设立。
至于安抚司,更是只拥有向蛮夷部族教化、安民,传播大明各项政策之权,不管是用兵还是行其他事,都需要征得上级官府同意,上级派兵才行。
也就是说,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衙门,是根据所在区域们,南蛮各部族的归顺程度而定的。
这个时期,关于民族的划分,也没有后世那么细致。
朝廷官员的正规称呼中,仅划分为“土家人”与“罗罗人”两类。
广泛分部于黔东以及广西北部等地的南蛮部族,被称为“土家人”。
他们中绝大多数与中原之地联系比较频繁,百姓对中原文化认可度也很高。
“土家人”各部族首领,也就是各地土司,正是大明开国之际,最早归顺的那一批人。
因此朱元璋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地方自主权。
即:其辖区内军政大事、刑罚纠纷,皆由土司做主,大明在这儿设置的安抚司衙门,不会干预土司对治下百姓的管理。
仅仅起到教化百姓、宣扬国策,同时更好帮助土司管理地方的作用。
当然,如果安抚司所负责范围内的土司要造反,那是肯定不行的,各地安抚司能够上报引来的大明军队,分分钟便可镇压。
不过都已经完全归顺,且在各方都已经被中原影响的安抚司范围内,基本上鲜有土司会造反。
很多安抚司辖区内的土司,更是时时刻刻以朝廷命官自居,必要时还会按照朝廷的安排,给予税收、民夫等支持。
简单来说便是,南方各部族中,黔东“土家人”最为稳定。
即是如今大明强有力的中央王朝已经亡了,各地安抚司依旧在土司们的支持下,艰难的运转着。
遇上黄应运这样对土家人不错的好官,与土司相处亲密无间的安抚使,人家还会予以鼎力支持。
除了“土家人”之外,广泛遍布与黔南、黔西,乃至于广西最西边一带的“罗罗人”,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
大明鼎盛时期,带着镇压目的设立的宣慰司、宣抚司,大多集中于这片区域。
黔南的播州、思州、思南等地的土司,针对大明的反叛,更是时有发生。
特别是崇祯时期,朝廷的掌控力极度弱小之时。
这些部族土司更是胆大包天,不少“罗罗人”土司更是驱逐了朝廷派来的宣慰使、宣抚使,换上自己人来宣抚、宣慰。
俨然土司自己关起门来当土皇帝的架势。
历史上永历皇帝通过黔南等地入贵州,与大西军汇合,正是被那些堪比山大王般的土司首领敲诈勒索,强行劫走了桂王府几代人的金银等积蓄。
唯一比较好的是,那些“罗罗人”土司,在名义上还是以大明为尊的,没有出现自行称王称帝的现象。
主要是中原王朝强盛时给的压力太大,黔西、黔南等地的土司,谁也不敢去当那个出头鸟。
不然的话人家也不可能得到钱财后,便放永历皇帝离开,而是直接举起p; 大明鼎盛时期,带着镇压目的设立的宣慰司、宣抚司,大多集中于这片区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