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 《女儿》28第1/3段
征文比赛在文工团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在文工团经费紧张到连工资都想克扣的情况下,这个比赛居然有奖金!
金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放在哪个时代都适用,更何况大家确实对这部舞剧有很多感想,早写晚写都是写,一时间,大家除了排练时间,几?乎人手拿着纸笔,一脸沉思,绞尽脑汁地想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沈娇宁在训练之余,也?继续写影评。
她之前是从主演和舞剧编导的角度写的,现在准备从普通观影者角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也?不?交给团里,到时候她自己用假名投到报刊。
文工团的征文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了整整一个半月,夏天他们的演出少,中午休息和晚功结束后都能写,最后收到了上百篇的影评,团里的老师们一篇篇看?过去,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到八月初,选出了一到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十?名。
沈娇宁那篇从舞剧和电影参与人角度写的文章,获得了一等奖,刘思美拿了一个三等奖,芭蕾组得奖的还有贺平惠,是优秀奖。
颁奖典礼照常是在小礼堂举行,主席给他们每个人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大家充满期待地上去领奖,结果发到手的是,一等奖一块钱,二等奖五毛,三等奖三毛,优秀奖则只有一毛……
大家领完奖下来,贺平惠瞪着眼睛,把一毛钱的硬币举到眼前:“就这?就这?”
刘思美表情也?没好到哪里去,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她领到了三毛,主席给她时还数了数。
沈娇宁拿着一块钱,安慰道:“我?这能买不?少糖,买回来给大家一起分。”
贺平惠和刘思美干脆把自己的奖金也?交给了她,让她帮忙一起买糖。
台上主席还在讲话:“没有得奖的人也不?要气馁,我?们发现优秀的影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只能从中选取了几?篇评奖,其他人可以自己去投报刊发表,一旦刊登,团里全部按优秀奖的规模给予奖励。”
意思是,要是发表了,团里可以给你一毛钱的奖励……
不?过虽然奖励少得还不?如没有,依然有很多没有得奖的人准备到时候自己去投报刊,写都写完了,万一能被发表出来,那多光荣啊,等回去又可以跟家里亲戚好好吹嘘一番。
文工团热情似火搞影评的时候,并不知道八一厂接到了上面的通知,要求他们尽快上映《女儿》,据说京市那边的领导都关注着这部影片。
八一厂内几?乎一切工作都给制作《女儿》让位,加班加点地洗片子、剪辑,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终于提前制作完成,赶在八月初就把样片寄去了京市。
审核通过后,全国各个省份都向八一厂买了一份拷贝,到八月中,就在各省会正式上映了。
绵安市文工团得到影片上映的消息,他们虽然还看?不?到,但是可以先把影评寄出去了。
主席听了沈娇宁的意见,没有把所有影评都寄去同一个报刊,各个省的报刊都寄了一些?,沈娇宁那份寄去了京市。他让其他准备自己投稿的人也别一溜烟都往省会寄,都分散开,最好达到遍地开花的效果。
沈娇宁自己也?去邮局,把另外几?份影评,每份都用不同的名字寄了出去。
她想到自己两个月多前给金先生寄的感谢信,一直没有回信,不?过本来就是表达感谢,回不?回都正常。
她其实很想第一时间看看?《女儿》在荧幕上是什么效果,但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在绵安上映,可能还不?如等她进部队了,直接在省会看?来得快。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沈娇宁还没等到绵安上映电影,就先看?到了报纸上刊登的《女儿》影评。
最先看?到的是省会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部电影,配了她的巨幅电影海报。这篇报道不?是文工团寄过去的那一些?,而是报社的专业记者写的,整整占据了一整个版面。
过了几?天,又陆陆续续看?到好些?报纸上刊登了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有些?是他们寄过去的,有些?是新闻记者写的,还有电影专家的评论……
一时间,哪怕这部电影根本还没来得及进?入各个小城市,但已经没有人不知道这部电影了,都等着它能到自己的城市上映。沈娇宁的名字和长相,已经随着一张张报纸,进?入千万人家。
她自己写的那一篇心得也?发表了,竟然是在全国日报的副刊。全国日报,那可是每天报道国家大事的报纸!
表达感谢,回不?回都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