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324第1/3段
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1]古代汉族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
《史记·天官书》记载:“辅星明近,辅臣亲强;斥小,疏弱。”[3]《晋书·天文志》:“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七政星明,其国昌,辅星明,则臣强。”宋何薳《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砚》:“石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砚。”明何景明《告咎文》:“又使北斗以振纪兮,命辅星以佐之。”
开阳是个著名的双星,它的伴星(大熊80)中国古代专名“辅”,与主星角距:11'49",亮度3.95等。古时候军队测试士兵的视力就曾经用过这对双星,中国和外国都有军队用过它。
辅星即大熊座80,是大熊座ζ(开阳)的伴星,又称左辅。有许多人把这颗辅星用在测试视力,如能分辨出这颗辅星,视力就达到了1.5了。
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1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认星歌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大熊座中排成勺形的7颗星。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别方向,定季节。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摇光。杓柄中央的星名叫“开阳”,相距11分处有一颗4等伴星,名“辅”,开阳星和辅星组成光学双星,肉眼即能识辨。开阳与辅星也是全天唯一一对肉眼可见的物理双星
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古代视北极星为上帝的象征,而北斗则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一年由春开始,而此时北斗在东,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故《易·传》:“帝出乎震”,震卦在东。
北斗七星所在的拱极区,是天上社会的政治中心。“斗”在《诗经》中为舀酒的工具,而司马迁称“斗为帝车”,成为天帝乘坐的车子。北斗可以用来确定方向,从北斗和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可以找到正北方向。北斗斗柄也可以用来确定季节,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鹖冠子》就说过:“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4]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最新章节。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叫“辅”,它一向以美丽、清晰的外貌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时,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
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其中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天枢”和“摇光”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北斗星的形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10万年后,我们就看不到这种柄杓形状了。
北斗七星又简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见图)。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连接,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五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此外,按照北斗七星斗柄曲线延伸,画出一条弧线后,会遇到21颗亮星之一的大角,即牧夫座α星。
小北斗是小熊座中七颗较亮的星的总称,远不及北斗七星醒目。勾陈一,也就是“斗”中最亮的一颗星是现在的北极星。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斗柄末端的北极星。
《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帝星在小熊座,北斗在大熊座。
宋代道教天书‘云笈七签’24卷“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还有辅星、弼星的存在,时称北斗“试验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